3)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_盛唐不遗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大量的学堂,这个经费就太大了。”

  “是啊!是啊!三百六十行,若是每一行都建立学堂,那也太多了,而且,若是离家太远,教育颇为不便,那总不能在各县的县城,建立几百个学堂吧!那样一来,整个天下就都是学堂了,太不现实了。”

  几名博士说出了担忧。

  自古以来,除了读书进行大规模的学堂教育之外,其余的好多技艺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从来就没有建立学堂这种说法,似乎也有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做,还有就是古代人喜欢藏私,不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也就是吃饭的家伙,随便的传授给别人,因为这样会丢了自己的饭碗的。

  可这种藏私的行为,必然会极大的限制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才能够很好的改变这一状况,比如李安的研发中心,就是一个普及教育的基地,只不过,普及的都是最基础的工业方面的技术常识。

  很多有技术的人才,可能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公之于众,但只要朝廷能够拿出足够的利益,便可以让部分有技术的人才愿意拿出自己的技术,毕竟,拥有技术本身也是为了养活自己,若是教学也能有不菲的收入,那谁还辛辛苦苦的去做苦力。

  李安笑着说道:“诸位说的是,三百六十行,若是每个行都在各县建立学堂,那是肯定吃不消的,不过,有很多差不多的行业,都可以在一个学堂里学习,比如卖鱼的,卖肉的,杀猪的屠户,养牛的,养鸡的,山上打猎的屠户等等,这些人都可以归为一类,属于牧业学堂,放在一个学堂里培养就可以了,还有女子,自然主要学习女工和如何相夫教子了,就叫女工学堂好了,这个也只需要一个学堂就行了,种地的农民也可以归为一类,不论是种什么庄稼的,还是种什么菜的,都归为一类农业学堂就行了,如此算下来也没有太多的类别,另外由于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已经不小了,完全可以在学堂里长期居住,这样一算,就算一个县同一个专业只有一个学堂,那也是可行的,从任何一个乡村到县城,最多也就几十里路,一个月回去一次就可以了。”

  这与后世的学校是一样的,在城市化大规模普及之前,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进入初级中学之后,都会选择住在学校里,一住就是一周或者一个月,若是天天回去住,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大唐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让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童住校求学,学习最基本的谋生技能。

  众人也是这个意思,听了李安这么说,自然非常的认可,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也有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

  “李侍郎,那牧业学堂,平时都教些什么呢?就教学童们如何杀猪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