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五章 民乐第一!_变身古典女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乐光复,文化巅峰!”

  “逝去的荣光再次绽放!”

  “这才是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

  媒体们用相当“含蓄”的文字表达着对《梁祝》一曲的赞誉,这一下子便让中华大地无数黎明百姓将目光聚焦在这首堪称“第一”的文艺作品之上。

  这样的文字显得颇为大气,既没有暴发户般的热议追捧,却仍然获得了各大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也同样给了所有人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民乐早就应该拥有如此成就了。”

  “民乐没有这么优秀才是真正的奇怪,毕竟是我泱泱大中华的文化精粹啊!”

  是的,即便普通民众不会特意去关注它,但它就在那里,当它再一次闪现荣光的时候,没有人会过于兴奋的去追捧,一切自在心中。

  但这种在心中的荣耀感却是血脉赋予人们的,比起那种一时兴起的多元文化,要深沉无数倍!

  《新华社》点名表扬《梁祝》一曲,“哀婉凄艳,动人心魄。”

  八个字,字字铿锵,将梁祝故事的内核完完整整的体现了出来。

  《中华新音乐》也同样在版头的位置给了《梁祝》一块极大的版面。

  “梁祝传说是一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经由诸位民乐大师精心编撰的乐曲更是将这种与封建礼教对抗的坚贞意志体现的玲离尽致,可以从乐曲中明确的体验到,民乐家们渴望冲破束缚,完成进步的决心!”

  “同样,也要在此感谢我国青年音乐家沈武寰沈教授,是她一手促成了《梁祝》的现世,在我国文艺历史之上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面的长篇大论虽然没有任何和沈武寰有关的文字,可在最后的结尾处,却特别强调了她在这里起到的作用,让一切不知道真实情况的人都大吃一惊!

  “沈教授不是搞西洋音乐的吗?怎么也弄起民乐来了?”

  “果然沈教授非同小可,什么样的音乐她都玩的转。”

  “这也算是跨界了吧?不是说这都是不务正业吗?”

  很快普通民众们注意到了这个地方,但这次和上一次漫画事件产生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你懂个屁哦,沈教授那是学者,民乐、西洋音乐,那都只是音乐的分支,大音乐家自然能够包罗万象,这怎么能叫跨界呢?更何况,沈教授这件事情做的可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大好事,那绝非是不务正业,我甚至希望沈教授干脆统领民乐好了,这样我们国家的音乐就更有出头之日了!”

  这话一听就不是专业人士说的,民乐和西洋音乐就算同属音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