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四章 深不可测沈武寰_变身古典女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尾呼应这一词汇不单单是运用在文学作品之中,在音乐之中也时常用到。

  《梁祝》全曲的最后并非是结束部,而是重现部,重现的是呈现部的主题部分。

  竹笛悠扬的旋律再次传来,塑造出了一股只有我国人民能够理解的理想仙境!

  意境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整首曲子在这一刻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将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故事在这一刻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也将这出悲剧的悲愤推上了一个至高点,更带有着我国劳动人民特有的想象力!

  二胡的主题部分依旧缠绵悱恻,却也依旧哀伤难耐。

  这股让人惊颤的悲伤情愫,并没有因为旋律的变得温顺而减轻分毫。

  随着故事的巨大压力和之前的感情塑造,在此时此刻,即便再如何刚硬的情绪也绷不住了。

  泪水沿着观众们的脸颊滑落,他们此时已经被这首音乐所影响,带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

  二胡如歌般的旋律痴缠者、萦绕着,在首都音乐厅之中飘荡着,仿佛那两只穿越历史的蝴蝶在飘然飞荡。

  乐队的伴奏也随着这股意境不断的拔高,从一点滴零星的伴奏到高声齐唱的齐奏,整个乐队在和二胡的协奏之中,完成了它们最为光荣的任务!

  当旋律迎来至高点时,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钹响,整个乐团奏响了最后的主题部分,宛如天堂...

  高亢如吟的唢呐。

  激烈亢奋的二胡。

  低沉如诉的提琴。

  温柔缭绕的竹笛。

  在这一刻,环绕在了一起,如同一个盛大的仪式,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对痴男怨女送入天际。

  最后一小段的二胡声,缠绵缱绻,又如尾音缭绕,替这首曲子划上了一个余韵深远的句号。

  这种似完未完的感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留白,每个人对于这个故事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触。

  这才是属于我们民族最为伟大的音乐!

  一曲终了,全场起立。

  掌声轰鸣,人声鼎沸。

  有些观众们哪怕夹带着哭腔也要呐喊出来,胸腔中一股恶气似是不吐不快!

  而方大师老眼含泪,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向观众行礼。

  他身为这场音乐的独奏者,感官更是无以复加。

  不单单是因为这首曲子之中饱含深意的情节安排,更是因为他在这首曲子之中看到了民乐行业之中守旧思想的危害性!

  在漫长的时间之中,民乐一直遵守着古旧的规矩,无法得以寸进,不正是和这首乐曲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一样吗?

  祝英台为了对抗这种封建礼教愤然赴死的决心,难道是在影射什么?

  “莫非沈武寰连这种东西都想到了?”

  方大师情不自禁的看了看指挥台上向众人行礼的沈武寰。

  此时她脸上的笑容看起来却又是别有一番深意,即便方大师这种人老成精的人也无法看透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