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3章 王牌_寒门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载物火箭的发射,而后火箭到达相应的地点进行降落。

  联合研究院在得到林晧然的任务后,亦是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这个无线电报进行了攻关。

  无线电报的原理是利用火花放电来产生高频电磁振荡,从而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进而通过电磁波的变化来发送代表不同含义的信号。

  虽然这一套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将这个无线电报的装置弄出来,其实亦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毕竟这涉及一个华夏民族从来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其中无线电报装置还涉及电池和电容,这毅然成为困扰联合研究院好多年的两大难题。

  无线电报的首个大难题是电池,这既是电的起源,亦是电磁波的基础。

  只是林晧然将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联合研究院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便推开了电池的大门。

  这种简单粗暴的原始电池的弊病显而易见,其所产生的电压连一只苍蝇都电不死,自然无法满足电报的发电电压需求。

  联合研究院吸收着华夏最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才,他们孜孜不倦地对原始电池不断改良和优化,进而朝着增强电压方向努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后,他们很快意识到产生电流的原理并非是由某种物质所提供,而是锌板、锡板和盐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有鉴于此,在摸索着电力理论体系的同时,亦是不免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而后通过实验不断进行尝试。

  通过多番努力后,他们终于寻得最合适的稀硫酸作电解液,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化学反应,进而通过激烈的化学反应获得了足够的电压。

  只是单纯的发电存在着不可控性,故而这些电需要一个容量将他储存起来,而后再合理地进行利用。

  很显然,一个难题解开的同时,往往会面临新的难题。

  在解决电池问题后,联合研究院面临着如何将电能进行储存的难关。

  林晧然再度扮演无所不知的上帝人设,给联合研究院提供了理论支持,抛出了电容器的概念,即“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

  有了这一个理论支持,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出现莱顿瓶,但电容器原本就不需要莱顿瓶的特定装置,只要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一层绝缘体就可以做成电容器。

  正是如此,一种属于联合研究院的电容器应运而生,便一举解决电能的储存问题,进而能够不间断地进行火花放电,从而向四周释放特有频率的电磁波。

  在这两大难题解决后,所面临的发射频率变化和如何破译电波都不是什么难事,故而属于联合研究院的无线电报应运而生。

  随着无线电报的发射装置得到圆满的解决,接收装置亦是提上日程。

  由于这时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