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大尹山之围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这支淮北吴军插翅难飞。

  孙权收到书信后,面色不禁大变,他可以接受退出淮北,却不能接受三万战兵一朝沦丧,当即就为解围一事召开军议。此时随他在寿春的幕僚,有鲁肃、吕蒙、张昭、步骘、顾雍、朱然、凌统等人。他们都主张不与汉军硬碰,而应该扬长避短,批亢捣虚。故而可率水师沿泗水北上,抢攻下邳、彭城,虽不一定破城,但可以借此威胁汉军的退路,逼迫关羽解围。

  于是孙权亲领大军,自睢陵溯流而上,打算直取下邳。结果途经下相时,发现司马懿已在泗水两岸拉起铁索,又建立浮桥,船只不得前进。孙权以为司马懿独木难支,便令凌统于船头点火,将铁索炙烤融断,而后又下令拆毁浮桥。如此忙活了四日,终于清开水道。结果往后不远,水师又被迫停住。原来司马懿还在这段河流里打下了不少梅花桩,木桩或深或浅,使船只稍不留神便会搁浅难校

  吴人在这片水域走走停停,拆拆建建,十日下来,才行了不到短短十余里,而枯水期却近在眼前。枯水期一到,楼船无法在泗水中航行,那吴饶水师优势也就将逐渐落没,而转由汉军的骑兵彻底主导战场了。到了这一步,诸将已心知肚明,想要通过水路逼迫汉军撤兵的设计,恐怕已经无法实施了。那眼下该如何做呢?去大尹山和汉军正面厮杀吗?没有一个人有把握。

  还是鲁肃对孙权进言:“数万将士陷于重围,如果一箭不放便将他们尽数抛弃,主公的民心恐怕就将丧尽了,基业社稷恐怕也大有损伤。今日不战,将来就无人敢战。该下决心了,绝不能就此束手就擒!”

  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而后他率众重入淮水,屯军于淮浦,以此为前进基地,继而自游水处进入淮北。游水与祖水在海西处相交,而如今海西为赵云所占据,只要能够重夺海西,吴人便能以水师突入祖水,自然为刘晔解围了。

  只是时间至此,已到九月,气渐渐寒冷,淮北的水位也逐渐下落,吴饶楼船彻底退出战场,只有艨艟与走舸还能在河流中航行,在这种情况下,步战已经成了必然也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保证一战取胜,孙权亲自压阵,以凌统、蒋钦为前锋,朱然、吕蒙为中军,自己与鲁肃督后卫,以八万余众向海西行进。而关羽恰恰将帅帐设在海西,他得闻吴军出阵的消息后,不禁拊掌大笑,对众将:“吴儿已入我瓮郑”当即点出六万兵马,在游水河曲处列阵,等待吴军前来。

  两军在九月初六的中午相遇。当时太阳高悬,散发出刺眼的光芒,但扎在身上却不觉酷热,毕竟秋老虎早就过去了,数十里外的海风吹过来,人们似乎可以闻到薄冰般的湿冷,但更可以嗅见双方身上抑制不住的杀气。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