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第 41 章_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怎么融入匠人的赵高连忙招手,“高,快来。”(2)

  他现在满心都是制出纯碱就有玻璃做透镜,根本不想浪费时间。

  为秦宫烧造石灰的窑口离咸阳宫并不远,氨气也很容易就能收集,顾衍让张苍告诉他时间后犹豫了一会就决定和他们一起去。

  带着食盐用来调制饱和盐水,一行人就步行到石灰窑去。一路上少府监殷勤的介绍着工匠们已经完全掌握炼钢的方法云云,顾衍时不时的点点头,心思却飘到路旁的田地里。

  模糊的看到农人弯腰播种,犁耙倚靠在田垄上。

  “先生在想什么?”张苍示意少府监在前面带路,自己走到顾衍身边。

  “我在想做些农具给农人们,可以增加他们的人均耕作面积。”如今的犁已经有汉代耦犁的雏形,三人一牛,或者三牛两人合作才能完成犁地工作,这既费畜力又费人力。直到唐朝,曲辕犁才出现并迅速被推广到全国各地。而用来播种的耧车此时也有了雏形,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了。

  但是制作纯碱还需要顾衍亲自盯一阵子,可马上就要播种冬小麦,农人是等不及的。从咸阳向南,此时的冬小麦播种时间不固定,差不多是在六月到八月之间。他就是现在开始设计曲辕犁和耧车,再到少府命人做出来,教农人实用,也只能堪堪赶上平均播种期。

  “先生如今还要管着玻璃的制作,如果再加上做农具的话,会不会太过劳累?”张苍一想到自己的老师要去做农具,就没有精力专心指导玻璃生产,自己就不能尽早观察微观世界,有些着急,但没有直说,只是皱着眉头隐晦的提了一句。

  “哦?”顾衍笑着看向还是少年的张苍,“那阿苍愿意为我解忧?”

  对啊,自己可以帮老师做农具,等到农具做出来,玻璃说不定就已经做出来了!自己虽然很了解玻璃的制作工艺,但有老师在工地,自己又起不上大用,还不如为老师分忧。

  “苍愿为先生分忧。”在心里飞速的分析了一番,张苍立刻说。

  聪明是少年很快就将顾衍教他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了,一边走他一边自言自语,“先去找农人问问现在的农具有什么不便,将增加人均耕作面积为目标进行研究......嗯,现在是三人两牛耕地,那么只要改变农具,变成一人就能控制犁铧就可以了......”边说,他边在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赵高一直默默的跟在两人身后,他现在还不能完全听懂顾衍和张苍在说什么,但偷听多学总是没错的。

  顾衍察觉到身后一直有人,也笑笑没说什么。

  烧碱,玻璃都需要一种耐火泥制作的窑炉才能保证安全,顾衍到了窑口后发现因为统一实用煤、焦炭可以效率最大化,所以这里不仅仅烧石灰石,还烧造陶器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