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一章 三汗鼎立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吉和各贝勒、旗主都不在乎,破了就破了,没破就没破,只要西征路上没饿死,打完这仗活着回去,就算一场大赚。

  想到这,沿辽河行走的黄台吉心头阴霾被冲散不少,扬鞭指着随从道:“你回去,告诉义州,今年涨水,但粮不可少,还有冻柿子三万个,生梨两万只,对……还有蜜桔,蜜桔三万只。”

  黄台吉最喜欢吃的就是冻柿子,其次是生梨,也就是冻梨的前身。

  至于蜜桔,他不喜欢吃那个,但他家那个傻小子多尔衮爱吃。

  多尔衮是黄台吉的弟弟,但岁数比黄台吉的儿子豪格还小三岁,在黄台吉眼中,那完全就是个孩子。

  拖到冬天,有了朝鲜运来的粮,金国又能熬过一年。

  活在这世上,谁还不是熬过一年算一年呢,反正黄台吉觉得,他应该比紫禁城里那个大侄儿能熬。

  毕竟关外发大水,关内想必也好不到哪儿去。

  关内的情况确实没比关外好多少,就连关外,这一年遭灾的都不仅仅沉阳。

  漠北同样遭受了勐烈的自然灾害,去年冬季的漠北格外寒冷,人们还没从牲畜倒毙的悲痛中走出来,旱灾又再度光顾了这片贫瘠的土地。

  蒙古高原上粗放的农业被旱灾摧毁殆尽,为应对这样的灾难,居住在漠北的喀尔喀三部终于召开了忽里台大会。

  喀尔喀已经很久没有召开忽里台大会了,诸部的游牧路线往年都由各自首领直接指派,如今搁置数年的大会重新召开,有人欢喜有人愁。

  漠北蒙古贵族成百上千,当中的有识之士明白,阿巴岱汗时期几乎被凝聚成一个统一汗国的喀尔喀,已成水中之月,三汗鼎立被摆在明面上,喀尔喀的大分裂,已成定局。

  忽里台大会只议了三件事,一是衮布继位称汗,二是应对灾害,三是牧地划分。

  衮布称汗很容易,他是阿巴岱汗的继承人,除了硕垒,喀尔喀右翼全体、左翼的大多数贵族都支持衮布称汗。

  但问题出在左翼能出动兵力十一万,硕垒一个人直辖七万。

  右翼能出动兵力八万,但右翼支持衮布称汗,是因为右翼首领素巴第,早在衮布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喀尔喀全体贵族推举为札萨克图汗。

  这个汗号,直译是有统治权的汗,实际上的意思类似于摄政王,所以右翼贵族们为衮布称汗,能做出除了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人家有自己的汗。

  至于硕垒,硕垒根本不在乎衮布称汗不称汗,他有自己要操心的事儿。

  就在两年前,硕垒的直辖兵力还只有四万,当然四万兵力也已经很多了,足够让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硕垒雄踞漠北。

  他的地盘东到额尔古纳河,跟金国接壤;南界与察哈尔比邻,同时硕垒虽然不尊奉大汗的命令,但他还有个身份是林丹汗的连襟。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