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第 231 章_[主原神]有没有可能我只是个写小说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常常举办,有投稿意向的都可以向青木报社邮寄稿件。”

  “只是有一点……”他迟疑道:“一周以内1万5或2万……这个字数对作家们而言,会不会有点太超出界限了?”

  也不怪吴副主编如此迟疑。毕竟在网络时代还未到达的提瓦特,大部分作家都没有日更这个概念,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每句话都要精雕细琢,甚至作品是唯一一部代表作,自然要好好打磨,花上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功夫也不足为奇。

  稻妻现在开始流行的轻小说,已经算是相当新颖了,推出的速度也相当之快,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年来算的周期。

  苍木这种行为的确有些大胆激进。

  但概念本来就是人所赋予的——在网络文学的最初期,连专门的网文网站都没有,众多文学爱好者实聚集的场所多是论坛,无论写作水准如何,至少最初的创作源泉

  出自爱好。

  后来有人意识到其中有利可图,才渐渐整合资源,成立了专门的网站,这时就连进入商业化,是否要付费阅读都惨遭众多讨论之声。

  在经过一系列网站之间的野蛮厮杀后,大网站才凭借着更加商业化的水准立稳脚步。

  日更,正是同付费阅读一般,逐渐被引入到网络文学规则中的,最开始只是一位手速很快的作者,凭借着过高的热情每日更新。后来网站管理者意识到,这种行为如果在广大作者之中推广开来,就能很好的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对网站的收益和流量来说都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

  于是让作者们又爱又恨的“日更”就这么诞生了。

  在如今的读者看来,不日更的网文根本算不上是成功的,而在作者群里也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更三千有饭吃”。

  而随着时代逐渐发展,网文作者的群体不断扩大,更新的标准也逐渐卷了起来……别说三千了,就算六千甚至上万的也大有人在。

  这就证明了,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可以被改变的。

  当然这对于现在仍处于提瓦特的苍木而言,她还需要更多辅助手段来让人们接受这一有些激进的概念。

  “全勤。”她说:“但凡是我们签约上的作者,只要完成了规定字数,在稿费收入以外,我们还将给予全勤的奖励。”

  这其实是有些鼓励作者进行脱产创作了。

  苍木意识到——从【青木文学城】转变成【青木文学报】,可不单单意味着名称上的一个简单变化。

  由于成本问题,必然会带来载体的有限。这就将大多数对作品的选择权交到了编辑手中。

  而网络文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其实在于【更迭】。

  现代经常能见到国内读者抱怨国外大热大火的电视剧和轻小说是国内网文早已过时的题材……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内网文的更迭频率太新太快了——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