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4章 不愧是天子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洗劫的是社会的中低级阶层,严重的灾害会使小地主们、小商户们破产,而普通的农户变成佃户或者流民。

  所以,旱情就旱情呗,颗粒无收就无收呗,反正饿不死他们这些“人上人”,不但饿不死,反而还能大捞一笔。

  不要以为皇权就真的至上了,皇上管天下,没错,一个王朝的发展离不开百姓的支撑,所以,皇上真正管的是百姓。

  百姓有皇帝照顾着,他们就照顾土地和财富好了。

  反正赈灾也好,救济也罢,动用的是国库,不是自家的银库。

  第二日的早朝,依旧是扯皮,当然也不能全怪朝臣们,因为各地奏报对旱情的描述和分析也不怎么严重。

  一件事的最终结果没有出现前,人们总是不会很在意。

  反倒是到了晚上,皇帝在御花园遛食,有小太监跑来跟李公公汇报,说户部尚书要求见皇帝。

  皇帝回御书房接见了他。

  刘聚顾不得把礼行完,边直起身边就说道:“皇上,老臣下午专门去了趟京郊,亲手在几处田地里刨了土,没刨多深,看到了这个!”

  说着,刘聚从袖袋里翻出块叠成方正小包的帕子,打开,里面是一小堆淡黄色的、圆柱形的小东西,长度还不及一个指甲的宽度。

  “这是什么?”皇帝问道。这东西看起来很像细长的米,不过有一头带有小黑点。

  “皇上,这是蝗虫卵!”刘聚拖着帕子,手有些颤抖:“这些是一个坑里的卵!”六七十个啊!

  这下,皇帝也有些颤抖了,恶心的!亏他还以为这是某种米呢。

  “皇上,老臣今天分几处地方刨坑,十之五六处都刨到了虫卵。”刘聚继续说着。

  刘聚此时是真的激动,吓的。

  之前皇帝问询太史丞他们,关于气象的问题,自己还不以为然,甚至觉得皇帝有些小题大做,原来,根源在这儿!

  要不是中午收到黄忠那老家伙寄来的信,恐怕这会儿自己还在那儿一边抱怨皇帝要三十万两,一边核算账目吧?

  因着黄忠信里提到,让他一定要去田地里看看,亲手刨刨土,查看下有没有蝗灾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舍了下午对账的时间去查看。

  老黄这家伙说的对啊,国库不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户部尚书再怎样精打细算,告老后下一任尚书照样骂你留个空国库,绝不会赞美你。

  国库的钱就是要花的,只要把钱花到皇帝心坎上,到告老时才有体面,皇帝给的体面。

  怎样把钱花到皇帝心坎上?必然是皇帝关心什么事儿,作为户部尚书就得提早准备好钱呗。

  刘聚年岁大了,体力不足,随便在地里刨刨土,也就半个锄头深,就看到虫卵,这些虫卵要是长大成虫,那……

  刘聚打了个哆嗦,三十万两银子,还不够解决京城周边蝗灾造成的损失吧?

  “皇上,您看,要不要……”刘聚还是说不出“蝗灾”两个字。

  “赈灾银,尽量准备,第一批,不得少于三十万两,马上准备出来;”皇帝下令道:“还有赈灾粮。另外,明早你要带着这些东西上朝来!”皇帝指的是那些蝗虫卵。

  “拟旨!”皇帝又说道。

  身边就太监总管李凌海和户部尚书刘聚两个人,于是二人马上行动,一个铺纸研磨,一个提笔等待。

  “视播种情况尽量提前翻土……”

  “虫卵收集起来可喂鸡饲鸭,农户须将鸡鸭赶至田垄间放牧……”

  “凡地方有湖荡、垫洼、积水之处,集夫众收割水草,晒干以供薪燎;如不堪用就地焚烧,务求净尽……”

  按照楚清的建议,皇帝一条条复述下去,从除卵、到除蝗蝻、到除蝗虫……刘聚奋笔疾书,眼中满是敬畏。

  天!真不愧是天子!别看不认识蝗虫卵,可是对除卵却是了若指掌、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智计百出、谋如涌泉……

  有此君王,大宣何愁不昌盛啊!

  *注:漏肩风——肩周炎。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