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皇帝要跟楚清“谈心”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购的,现在出十文,可见对国家的支持,还是比较满意的。

  “皇上,臣十年内收购价格不变。十年后看棉花能否引进内地再论。”楚清补充道。

  庆德皇帝马上意识到,如果棉花真的能种植出来,必将扩大种植规模,到时候价格自然会降低。

  楚清保证十年价格不变,这比出每斤十文钱还让皇帝满意。

  楚清在心里算计:每斤省下四文,日后收来棉花再榨油做肥皂,用肥皂再赚钱……棉布赚一笔,棉籽油肥皂赚一笔,卖种子再赚一笔!

  对呀,种子!

  “皇上,那种子的价格?”楚清问。

  “种子你也要卖?”皇帝现在觉得楚清好似也不那么爱国嘛。

  “皇上,农民种粮,虽自留种子,不是也要购买些好的种子的?臣也得培育棉花,试验出适合各种环境的棉种才行啊。不然,这个种子臣不插手也行。”楚清一脸无辜地说。

  也对,皇帝想。农民每年都是以购买的种子为主,自留种子并不多。一个原因是粮食不够吃,另一个原因最重要,农民要好的粮种来保证自己的产量。

  “那你说种子每斤多少文?”这事儿皇帝也不在行。

  “十四文。”楚清说道:“今年种子臣先提供,秋收后用棉花抵扣就行。免得户部折腾。”

  还“就行”!小算盘打的也挺精嘛!皇帝大拇指也不转悠了,一眼高一眼低的看着楚清。

  楚清神态自若,仿佛道理就该如此,有啥不对吗?

  皇帝也想不出哪里不对,但是总觉得把楚清想得太高尚了。明天朝堂上再议一议,看看户部怎么说。

  翌日,朝会。

  皇上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皇上,军屯也是需要垦荒的,农具何来?这笔款项从何而出?”

  “岂止农具,耕牛、种子也是一大笔支出。”

  “能不能种出棉花尚未可知,却要承担如此多的投入,而光是粮饷、军备,已经是国库的巨大负担。”

  兵部尚书司雅稚就想骂人:说谁负担哪?你们活得太平了是吧!

  难题一道道推出来。

  皇帝扫视一眼阶下众臣:“你们,只会提问题?”

  言下之意:只会提出问题,不会解决问题?那要你们干什么用?

  皇帝此时心里气:之前跟你们商量让百姓开荒,你们一个个支持得很;这会儿说让军屯了,你们倒是反对得理所当然、此起彼伏!

  怎么着?百姓开荒,最后那些地能到你们手里,你们就高兴;让军队开荒,最后到朕的手里,你们就不乐意是吧?哼!

  众臣低头不语,装死,却用眼角把目光投向户部尚书。指望这个“老抠门”站出来顶炮火。

  管钱袋子的,可得把钱袋子拴紧了。

  户部尚书刘大人站出来了,却是让他们失望了。

  “禀皇上,庆德五年,岁计三千五百五十九万贯,军费支出八成以上,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