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6章 学宫最后一天(完)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正如同清朝一样,在清中期,英国就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可清朝自乾隆以后依旧闭关锁国,将洋人的一切高端工业产品都称之为奇技淫巧,锁在国库里,不许科技进来。

  不是因为乾隆这些人愚昧,而是当时西方启蒙运动下,欧洲各国掀起民主浪潮,欧洲皇帝退位的退位,立宪的立宪,砍头的砍头。

  清朝本来就是一个少数满人统治多数汉人的朝代,如果引进西方科技,再加上西方思想也很快传播,导致民族主义苏醒,清朝皇帝的帝位绝对不稳,所以哪怕明知科技的好处,也坚决不予理会。

  在这一点上,清朝皇帝和日本天皇实施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也造就了新时代来临前期,最为可耻的屈辱与黑暗。

  因此一个天文望远镜或许一台蒸汽机都代表不了什么。

  但它们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非常大。

  让人们亲眼看看这个世界,远比拿出大道理去苦口婆心地说教管用的多。

  将原本已经形成的天圆地方,君权神授的固有思维打破。

  告诉人民,告诉百姓,这个世界上没有神。

  如果有的话,那么人就是神,以凡人之躯,同样可以做到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思想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这其实就是陈暮现在在做的事情,也是将来会以泰山学宫作为基点,而辐射到整个大汉的事情。

  只是现在由于顾及到一批拥护君权神授,崇尚君主专制观点的大儒,比如郑玄蔡邕这些人,陈暮还一直不敢让新学开始冲击封建制度。

  他一直宣传的理念,也只是新学是在为君权服务而已。包括天文望远镜,显微镜这些探索天地的东西,也有意识地进行打压,哪怕玻璃工艺成熟到可以做出完全透明的玻璃,他也不会立即去做。

  因为一旦这些探索世界的工具诞生,人们忽然开始对以往的君权神授产生怀疑时,必然会对董仲舒那一套儒学产生质疑,同时郑玄那一批老夫子,也会坚决反对。

  到时候由学术引发的动乱可一点不比战乱来得轻松,所以陈暮一直是批着封建的外衣,在偷偷搞科学,他不愿意今日就有什么科技打爆发出现,只希望多年之后,科学在大汉这片土地上有了一定土壤,才慢慢发展起来。

  温水煮蛙和春雨润物其实是一个道理,太激进的话反而会引来疾风骤雨,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生存,徐徐图之,埋下科学的种子,静待数十上百年后的发芽,那才是一个长远目光之人能做的事情。

  陈暮巡视了学院大部分地方,虽然由于还没有建起理论知识,学院的一切科学技术都处于简单粗暴的创造时代,像是个没头没脑的苍蝇一般乱撞,找不到一个具体的目标。

  但至少他们在努力地寻找,而且找这个目标的方向,他们是对的,没有走向弯路,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