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281 部分阅读_精选珍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听就会;什么余长胜、徐长庚、张金奎等人的调子,她一听也就会唱。仗着她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她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她又把那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她每月只在今天在这里唱一曲,再过半个时辰就开唱。”

  李虎见早就看见楼下有戏台。见上面只是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这让李虎很自然地想起现代的话剧,心里乐道:“也难怪这些古代人这么痴迷于说书弹唱,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这说书弹唱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

  就在这时,看那台的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是李虎见过的最丑陋的男人,但觉得这人还是颇有演出才能的。出台后,也不自李虎介绍,就往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出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李虎以为是试调,就没有留神去听。后来他又弹了一支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李虎才看到他的真才实学,他全用轮指,灵活无仳,出来的声音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他那几个指头,好像是现代中国的dj搓盘大师打出的螃蟹手法,灵动美观。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一曲弹完,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李虎不由叫好道:“好声声入耳,声声动心。”

  又停了数分钟后,帘子里面又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也十分洁净。来到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就取了弦子,铮铮地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笺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然鼓了一声,歌喉才展,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也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李虎心里感叹道:“这小姑娘,如果放在现代,定能成为大红大紫的歌星级人物。”

  她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