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发疽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歌】脾发疽生心下旁,炙搏毒酒火为殃,初如粟粒时寒热,渐增肿痛溃脓昌。

  【注】此证生于心窝下两旁,属脾经食窦穴,无论左右俱生之,皆由过食炙搏、厚味、药酒,以致脾经积火,成毒而发。初起形如粟粒,寒热往来,渐增肿痛。若顶尖、根束,红活鲜润,应期即溃稠脓者顺;若顶平、根散,色紫坚硬,届期不溃,既溃脓如蟹沫者逆。初服荆防败毒散汗之,唇焦大渴、烦躁者,宜服太乙紫金锭,次服内疏黄连汤清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太乙紫金锭组成:雄黄(鲜红大块者,研末,三钱)

  朱砂(有神气者,研末,三钱)

  麝香(拣净皮毛,三钱)

  川五倍子(一名文蛤,捶破,研末,二两)

  红芽大戟(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土大棉色白者,性烈峻利,弱人服之反致吐血,慎之勿用。去上品者去芦根,洗净,焙干为末,一两五钱)

  山慈菇(洗去毛皮,焙干,研末,二两)

  千金子(一名续随子,仁白者,去油,一两)

  以上之药,各择精品,于净室中制毕,候端午、七夕、重阳,或天月德天医黄道上吉之辰,凡入室合药之人,三日前俱宜斋沐,更换新洁衣帽,临日方入室中,净手熏香,默认药王牌位,主人率众焚香拜祷事毕,各将前药七味,称准入于大乳砵内,再研数百转,方入细石臼中,渐加糯米浓汁,调和软硬得中,方用杵捣千余下,极至光润为度,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病势者重服二锭,以取通利,后用温粥补之。修合时,除合药洁净之人,余皆忌见。此药惟在精诚洁净方效。

  【方歌】太乙紫金诸疮毒,疔肿痈疽皆可除,雄朱倍麝千金子,红芽大戟山慈菇。

  适证:一、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恶菌,河豚中毒,自死牛马、猪、羊六畜等类之肉人误食之,必昏乱卒倒或生异形之证,并用水磨灌服,或吐或泻,其人必苏。

  一、南方山岚瘴气,烟雾疠疫,最能伤人,感之才觉意思不快,恶寒恶热,欲呕不呕,即磨一锭服之,得吐利便愈。

  一、痈疽发背,对口疔疮,天蛇无名肿毒,蛀节红丝等疔,及杨梅疮诸,诸风瘾疹,新久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外用水磨涂搽疮上,日夜数次,觉痒而消。

  一、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塞滞,邪毒未出,瘟疫烦乱发狂,喉闭喉风,俱用薄荷汤,待冷磨服。

  一、赤白痢疾,肚腹泄泻急痛,霍乱绞肠痧及诸痰喘,并用姜汤磨服。

  一、男子妇人急中癫邪,喝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气鬼魔,失心狂乱,羊儿猪巅等风。俱用石菖蒲煎汤磨服。

  一、中风中气,口眼歪邪,牙关紧急,言语蹇涩,筋脉挛缩,骨节风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