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阴也。邪入其间,阴阳相移,寒热交作,邪正相持,进退互拒,此际汗、吐、下三法俱在所禁,故立小柴胡汤和解法,加减施治。

  然小柴胡加减法中,又有:口不渴身有微热者,加桂枝以取汗,及下后胸□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往来寒热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汗之。又有柴胡证具,而反下之,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及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更有本柴胡证,医以丸药,下之微利,胸□满而呕,日晡潮热者,小柴胡加芒硝汤下之等法。是仲景亦有汗、下之法,惟在临证详察,因病施治,不可执一也。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

  少阳者,胆经也。其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挟咽出颐颔中。邪伤其经,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集注】

  林澜曰:论中言少阳病,胸□痛耳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痞□,半表半里之证详矣。此何以曰: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经络者,此篇诸条已悉之矣,若胆热府自病,则又必有此证也。

  沈明宗曰:此虽少阳总证,然偏里矣。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仲景另出手眼,以补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证,乃括少阳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伤而言也。

  吴人驹曰:少阳者,一阳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若从火化,火盛则干,故口苦咽干也。少阳属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则目眩也。

  魏荔彤曰: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谓。半表者,对太阳之全表言;半里者,对太阴之全里言,故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总以经络之界为言。又曰:经中所谓不必悉具者,指或中余证,而少阳经胆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为少阳病成者。

  □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注】

  少阳,即首条口苦、咽干、目眩之谓也。中风,谓此少阳病,是从中风之邪传来也。

  少阳之脉,起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循□。表邪传其经,故目赤耳聋,胸中满而烦也。然此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胸满而烦,非太阳证具之邪陷胸满而烦者比,故不可吐、下,若吐、下则虚其中,神志虚怯,则悸而惊也。此揭中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