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陆判受命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学。”

  四人闻言,纷纷请大宗师指教。

  陆判喝下杯中酒,说:“前几次我看了你等文章诗词,都中规中矩,相互差不多,钻研几年可得举人,但难入真学。”

  剑臣问:“何为真学。”

  陆判道:“文章璀璨,绽放珠玑,即是真学。”

  “真学之士,乃把学问吃进肚子,如鬼神食香火,能从书中窥见真意,通达真意可得明光入心窍,聪明上玄。”

  “世上真儒,皆是君心通透之士。正直而聪明,有灵明在内。”

  “更有真儒养得孟夫子浩然正气,豪饮乾坤正大之气,以身载德,道义筑剑,明辨大千正邪,匡扶天下正义!”

  四人听得目不转睛,酒兴激发心气,各是脑中浮想。

  陆判笑看他们神采,指点剑臣说:“你善剑术,可知蜀中有儒门剑客,能浩然正气化剑御鬼神?”

  殷宏目光闪烁,抱拳道:“小生孤陋寡闻,请大宗师指教,如何养浩然气?怎么聚气成剑?”

  “此事莫问我,问我也不知。”

  陆判笑了笑,环视另外三人。

  端酒自饮之时,陡然两眼失神,神灵感应‘十王殿内飞来牒牍’。

  片刻之后,他眼目回神,放下酒杯抚掌说:“阎君与我一桩美差,今日就此作罢,俺去了。”

  四人忙起身相送。

  殷宏试问陆判:“大宗师得什么美差?”

  陆判背袖出门道:“阎君让我去杭州临安县刘奉义家中,与其母判罪,勾销罪业。”

  “此去必得他家待见,结下一场人情,岂不是美差吗?”

  话落一股阴风吹来,其身随风消隐,留下四人面面相觑,却都不知‘临安刘奉义何许人也’。

  却说阴风吹至十王殿廊下。

  陆判携带五鬼香火化形,张目看到殿外站着二人,乃酆都城韩通判,身边有其子韩天和。

  陆判阔步迎上,口称‘下官’见礼。

  阴司神明等级森严,陆判属十王殿官吏,掌管察查司,品级不高,但职权大,大抵等同阳世六品官职。

  而韩通判属地府酆都城司官,相当于四品官职。

  只比阎罗王低一品,因此他才能使人情,说通阎君为奉义之母增寿一月。

  韩通判与十王殿四司判官交情甚好,还礼寒暄几句后,说道:“今夜我与陆兄同去临安。”

  陆判问:“韩兄要引刘戚氏入酆都城?”

  韩通判笑道:“并非。我去领人情,一会刘奉义。”

  “陆兄不知,我女翠莺在他家娘子学堂修学,此去也是看女儿。”

  说话手指地,一架双驹马车化雾显现,随邀陆判入车。

  进车内,陆判好奇道:“我闻令女在阴山给孤园侍奉薛娘子,如何去到临安?”

  韩通判便谈起‘刘世才为乡鬼渡河,结缘薛娘子’等诸事。

  陆判解了疑惑,称赞‘刘奉义道义、气运’。

  后又转话,谈起其母‘刘戚氏’。

  “此妇人,母凭子贵,阴功甚大,减寿抵罪后,该入酆都享受阴福。”

  “张司户怎不与她添一笔?”

  韩通判微笑说:“此时添已晚矣,刘戚氏今早得天官赐禄,已归入泰山籍,陆兄看看生死册便知。”

  陆判从袖中取出生死册,见书上刘氏之名散发神道金光,明白道:“难怪我得这趟差事……”

  “如此说,今夜泰山亦将有人去临安?”

  韩通判点头道:“以刘戚氏阴功,入泰山神道,大概可为一方郡君……”

  “今夜泰山定会遣一位少卿前去封官赐禄,可能是席少卿。”

  陆判转睛思量:“韩兄是说席方平?”

  ……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