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序列之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冷凝管中。

  成功了!李庆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初等教育学校的课程里也有化学,但那时教的都是理论,根本没有上手操作的机会,在无宁居,李庆第一次体会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之感,那是一种学以致用与掌握新鲜事物的成就感,若是早些年能体会到这种滋味,说不定他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功考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

  至少有一瞬间,李庆心中是这么想的。

  宋秋抬手在李庆的后脑勺上敲了一记,教训道:“没到最后一刻,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专心看着!”

  李庆悻悻地应了一声,他发现,宋秋这个人,不仅对特调局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而且涉及到科研,就会变得不同寻常的认真。

  充当冷凝剂的石灰水,下进上出,带走了管道内部源质蒸汽的热量,黑白两色交织缠绕而成的蒸汽重新化作液体,顺着管道,从牛角管滴入了早准备好的锥形瓶里。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且必须要用石灰水为气体冷凝,只有这样,才能让气态的源质重新液化为液体,至于其中的原理,学士序列的超凡者们还在对其做进一步的探索。

  小心地将上述步骤重复了几次,待烧瓶中再无黑白蒸汽出现时,李庆拔掉锥形瓶中的导管,迅速用棉花将裂隙塞住,随即移开烧瓶,盖灭酒精灯,待烧瓶彻底冷却后,这个实验才算是彻底完成。

  真的成功了!李庆将制得的单一源质溶液举在眼前,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自是欣喜,但较之于刚才,这份喜悦无疑就要含蓄了许多。

  宋秋在舒了一口气的同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实验并不难,只能算是入门级,看着也简单,但其实里面坑却是颇多,李庆能在只踩中其中一个坑的情况下完成实验,这件事,已经是在宋秋的意料之外了。

  想当初宋秋学做这个实验时,起码重复了三四十次,炸了二三十个玻璃瓶,才掌握了其中要领,成功地蒸馏出了纯净的单一源质溶液。

  当初宁浦小队申报的科研经费激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宋秋身上,为此,他还在小队里做过专门的检讨,但检讨之后,也不见有半点改观。

  当然,宋秋那个时候是自学,而李庆现在则是由宋秋亲自传授,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很好,两次就成功了,不愧是我学生,有我当年的风范!这样,你把源质稀释的步骤和其中的要点再背给我听一遍,今天的课就算结束了。”

  李庆听课本就用了十二分的专心,源质稀释又是他最关心的事情,自然就听得尤其仔细,背诵起来基本没怎么卡壳。

  宋秋频频点头之余,心中也感叹,这个孩子真是聪明。

  这么想着,宋秋看着李庆的背影,开口嘱咐道:“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