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周小安_六零时光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城里,王老太太说什么都不能让儿孙错过当城里人的机会,只能软硬兼施地让王腊梅接济。

  这一接济就将近十年。

  现在失去了周阅海的补贴,王家人却不能不吃饭,王老太太每天坐在周家哭天抹泪,王腊梅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周小玲的身体又出了问题。

  周小玲自小就经常生病,去年是她初中毕业的升高中考试,因为太过用功而生病住院,医生嘱咐要增加营养好好调养。

  而失去周阅海的周家拖着王家一大家子负担沉重,国家粮食供应又越来越紧张,两个儿媳妇早就怨气冲天,王腊梅根本没有能力给周小玲增加营养调养身体。

  这个时候,韩家来给大儿子韩大壮向周小安提亲了,彩礼是200块钱和50斤玉米面,还有20斤黄豆、两斤白糖。

  彩礼给得跟专门为周家的困境量身定做一样。

  韩家父子也是矿上的工人,老家跟周家离得不远,对周家的情况非常了解。

  在王家人的催促下,王腊梅要了300块钱,把玉米面增加到到100斤,给周小安定下了亲事。

  粮店里已经完全看不到大米白面的影子了,玉米面顶了细粮指标,一个人一个月只有一、二斤的供应,剩下的只能买到红薯干和各种糠皮子,这一百斤玉米面和二十斤黄豆有多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而白糖更是紧俏物品,正式工一个月只有二两供应指标,副食品商店里一年也来不了几次货,有糖票都很难买得到。

  韩家老家的弟弟在搞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儿,把家里的陈粮偷偷运到城里哥哥家,躲过了公社干部的搜查,他们家才能在粮食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细粮。

  而且韩家父子三人都是井下工人,算上井下补贴,工资都在六十块以上,国家给重体力工人每个月每人特殊照顾四两糖票,韩家人口少,赚钱多,家庭条件非常不错。

  这些东西就给儿子换一个黄花大闺女当媳妇,这在正常年月根本不可能。

  韩大壮三十五岁,在沛州煤矿做矿工,一只眼睛是玻璃花,沉默木讷,看着有四、五十岁。去农村老家找媳妇人家都只给介绍寡妇,更别说找一个有城市户口的黄花大姑娘了。

  而且这个大姑娘长得又非常漂亮。

  周小安在王腊梅不停的哭求下答应了婚事。

  结婚前王腊梅又提出条件,周小安结婚以后每个月要交给家里十斤粮票和五块钱。

  两家扯皮几天,变成每月五斤粮票和五块钱,王腊梅又给周小安要了一身新衣裳,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婚后三个多月的生活在周小安的记忆里很混乱,周安安只知道韩家人对她的意见很大,随着粮食供应日益紧张,作为彩礼的那些粮食和她每个月交给娘家的钱和粮票就愈加让婆家人耿耿于怀。

  而周小安的日子也就越来越难过,她的记忆也越加模糊,最深刻的只剩下了饥饿。

  一天一个拳头大的糠菜团子,照得见人影的稀粥都不能随便喝,而她的工作体力消耗又非常大,以至于最后这段时间很多时候她都是浑浑噩噩,直到被婆婆和小姑子推下楼梯摔死,周安安接手了她的人生。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