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下)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长远来说,汉部的威胁可能比女真还要大,这一点他也曾想到,但不答应汉部的条件这危险便一触即发,答应了汉部却可以让战争延缓几年,何况汉部在北方与女真相争,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呢,南宋朝廷正好借着汉部作为屏障,先稳住脚跟再说。

  双方眉来眼去了几回之后便达成了五项重要协议:第一项,折彦冲与赵构兄弟相称,虎公主与楚国公主姐妹相称;第二项,徐州以北疆土,凡汉部所能规复,大宋均借给汉部作练兵拒胡之用,胡马逐出塞外后便陆续归还;第三项,开放徐州、明州、泉州等十二处海陆通商口岸、榷场,关税由双方协商拟定;第四,在汉部为官的宋籍士人的家属,宋廷不得无故迫害,反之,汉部士人如果到宋廷为官汉部也不得无故迫害其家人;第五,汉部兵马不得过徐州、应天府、襄阳以南,在驱逐胡马出关以前,宋廷兵马如无汉部邀请亦不得过此线以北,免得双方发生误会。此外尚有小事十余项,不一而足。

  这个条约签订以后,赵构便觉大安!虽然他并不相信汉部将来真会将山东、两河交还,但能保住东南半壁他早已心满意足,何况只要一日女真未灭,他赵构便能安安乐乐在江南过他的好日子,真是何乐而不为啊!尤其杨应麒私下应允即使得到他老爹和老哥也不会轻易送回江南,更是让赵构大叹这位七将军会做人,

  这几项条约签订以后,杨应麒所在的清阳港便正式成为北部中国的临时行政中心,折彦冲表杨应麒为政务总理大臣,总领新政权政务,陈显、陈正汇、杨朴、张浩、韩昉五人为副总理大臣,各自分管下属部门事务,一系列正式的官吏任命文件陆续签发,王师中、李应古、虞琪为三大地方大员,分别领衔山东、河北和河东——当然,这三人实际上并没有专断此路的权力,王、李二人爵高俸厚而权力近于虚无,虞琪虽有实权,但也仅限于隆德一府。沧州、登州、莱州以外的州县,庶政官员大多由旧宋士人担任,但律法裁判权已由原来地方官手里切割出来,归汉部最高法院独力统辖。

  在军事上,新汉政权又在大陆进行了一次征兵、练兵行动,山东、河北的义军通过考核的归入正规军整顿,不能通过考核的则转入后勤或者直接解甲归田,同时又确立了七大军区:

  中央军区第一,折彦冲自领军区元帅衔。

  河东军区第二,由曹广弼领副元帅衔。

  燕云军区第三,由杨开远领副元帅衔。

  齐鲁军区第四,由宗颖领副元帅衔。

  安东军区第五,由阿鲁蛮领副元帅衔。

  东海军区第六,由欧阳适领副元帅衔。

  漠南军区第七,由萧铁奴领副元帅衔。

  这七个军区的实力其实颇有区别,而领衔者也未必尽如其名,如阿鲁蛮在东北、杨开远在塘沽都得以专一方之权,但欧阳适在东海的权力便只能指挥汉部三成的水师,日本方面的维和部队以及率兵府、津门、东津、塘沽、清阳港等北方港口的水军均归汉部中枢直辖,而齐鲁军区方面其实权力早分割给了刘锜、赵立、王宣三员重将身上,宗颖本人以军区首脑身份入中枢参谋军务,并不直接领兵。至于漠南军区则完全是名存实无,萧铁奴手下的兵马不过万人,所在不过一州,论规模比刘锜、赵立也远远不如。

  杨应麒早在中原还乱成一团的时候就已经对如何经略这片土地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从地方上的情报到人才上的储备都极为用心,所以才能在短短几个月间便推出这套各方面势力大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来。游戏规则既定,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便“名正言顺”了。

  五月初二,杨应麒在蓬莱学舍主持了胡安国等大儒的一次讲学典礼,折彦冲的儿子折允文、杨应麒的义子林舆都在这次典礼之前向胡安国行了拜师之礼。这次讲学结束以后,杨应麒便暂时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

  票票!别忘了投票啊!

  【阿菩自制水印:本书首发?bid=10844】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