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七章 五论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边那些人可没一个说得这样清楚的,便问道:“若如此,当何以应之?”

  李纲道:“金人欲称尊号,如契丹故事,当法以大事小之意,不足惜;欲得逃人,当尽以与之,以示大信,不足惜——唯汉部所来之人,彼可作为我大宋异日之奥援,且防汉部一怒而与金人联手,不可不护;欲增岁币,可告以旧约全归燕、云,故岁币视辽增两倍,今既背约自取之,则岁币当减,国家敦示旧好,不较货财,姑如原数可也;欲求犒师之物,当量力以与之;至于疆土,则祖宗之地,子孙当以死守,不得以尺寸与人!”

  赵桓心虚胆怯,说道:“日前金使南来,言缓师之策唯有割地求和。若尺寸不与,恐他不肯退去。再则金人已得数州,我师恐怕急切难以恢复。”

  李纲道:“金使之言,大言也!不足为虑!至于所失之州,且让金人占据,我却不可以约实之!何也?以战失之,他日以战得之则理直;若署于和约,则他日纵战胜取之理亦曲!愿陛下留神于此数者,执之至坚,勿为浮议所摇,可无后艰也。”

  赵桓干笑道:“卿言甚是。”

  李纲又陈所以御敌固守之策,赵桓表面无不嘉纳,而心中并无当真施行之意,只是以此慰抚臣僚罢了。又除李纲为兵部侍郎,以收其心。

  李纲又荐曹广弼,赵桓道:“彼是来归之人,恐怕难以推心置腹。”

  李纲道:“令其独自领兵则不可,以为参谋则无妨。”

  赵桓道:“听说这曹二在北国爵位甚高,仅次于汉王。若爵位封得他低了,恐他不服。若封得高了,又与本朝律例不合。不如便且命他以布衣待诏,给节度使俸,一切花费从内帑支取。朝廷若要询问北边之事,自会召见。”

  李纲叹服道:“天子圣明,所虑周远。”从宫中出来后便来见曹广弼,说知皇帝恩典,曹广弼却无高兴之意,但叹道:“原望得为一偏将,但领得三五千人马也能上阵厮杀。”

  李纲道:“曹先生来归日浅,这事急不得!”

  曹广弼道:“我刚听闻北面消息:宗望已命郭药师为前锋,轻骑二千,日行数百里而来。郭药师曾到汴梁,深知河北道路虚实。如今真定、河间诸府已不可恃,若北兵渡河,则兵祸难了!”

  李纲颜色微变,说道:“四方勤王之师未到,如何是好!”

  曹广弼又道:“可速设巡河之兵,破桥梁,尽收渡河之船,则金人渡河难。汴梁战备亦宜修整,莫等兵临城下才临阵造兵,那时可就迟了!”

  李纲与曹广弼议论战守之时,太上皇赵佶正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随时撤,皇帝赵桓则在宫中暗暗恼怒他老子自己逃跑却要把自己留在这里喂虎狼,而在塘沽,陈正汇的座船刚刚入港。

  瑞雪中,欧阳适亲到码头迎接,陈正汇望见赶紧下甲板,行礼道:“敢烦四将军移步来迎!”

  欧阳适笑道:“什么话!且不说你是奉了大嫂的话来,就凭咱们的交情,我也非来接你不可!”

  陈正汇微笑道:“虎公主的意思四将军知道了?”

  欧阳适笑道:“早有多事的人来与我说了。”

  陈正汇笑道:“那我便不用多费口舌了,总之恭喜四将军了!”

  欧阳适牵了陈正汇手,领他入府,陈正汇见到塘沽城内那座刚刚修建的四将军府,微感讶异道:“四将军你不是喜欢住在船上么?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

  欧阳适笑道:“船上颠簸,毕竟不如陆上。再说如今大哥危急,天下大事全在这两河中原之地。我在此立府,一来是安抚人心,二来也是向宗望示我决心:塘沽一地我是守定了!”

  陈正汇赞叹道:“四将军心胸远见,非常人能及!”

  ——————

  票票!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