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二章_列克星敦的快乐海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的,首先是小型或者准确说微型炼铁厂总算落成了,各种管阀、管道和耐火砖等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还有铁矿石、选矿、碎矿的简易蒸汽机械的加工、装配和测试也消耗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还是他们有十几个可以靠手工搓高精度零件的大佬级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配合港区配套工厂拆解出来的各类机床和锻压设备才能做到的奇迹。然后纺织厂也没问题了,于是刚刚从繁重的土木劳动当中解脱的俘虏们立刻就被塞进了终日弥漫着蒸汽和高温的纺织厂内。

  并且在第一周内就成功的弄死了两个临时转职的工人——一个死于手指被机器绞烂引发的伤口感染;一个掉进了处理那种植物纤维的高温蒸煮池内,捞起来的时候已经熟透了。

  基地周围的树木被砍伐出来了一大片空地,大部分种上了小麦、大麦和番茄,小部分是卷心菜等等,靠近港区的平地上则是一座又一座颇具“时代风情”的砖制厂房,浓烟滚滚当中很是有一点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味在里面。

  可惜,虽然看上去机器轰鸣的工业时代的景象,实际上这些工厂的工业生产能力十分有限,除了实在不能停炉的制铁厂是三班倒外,其他工厂真的就是一周只开工两三天,生产完本周生产任务后就把人手丢到下一个计划任务里面。

  计划经济在此时就显示出了极佳的调配灵活性,反正大家也不需要靠产品赚取利润,岛上到目前为止连金钱和商业都没有。

  按照单独成立的一个“基础计划生产委员会”制定生产计划,安排人手、原料和动力,然后进行生产,产品按照各取所需的方式分配下去,提前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嗯,其实只是一种因为人口过于稀少导致的错觉而已。

  俗话说,人总是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受民主自由的西方式教育成长的,大卫等美国人更是在一开始对于所谓的成立委员会统一管理物资和分配,并且收缴所有现代制品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十分反感。

  一开始争吵的时候,什么法西斯、什么独裁、什么专制邪恶政体的口号都来了——然而,残酷的现实和尼哥式的生产劳动下......——现在这群人越来越向着苏维埃的风格大步跃进了。

  按照这个进度,叶孟觉得再过个五六年,工业人口增多加上之后必然的外岛劫掠的俘虏劳工,迟早这些人得把三大计划生产委员会,九个国防科工委外加国家杜马之类的玩意统统搞出来。

  毕竟哪怕是对于苏联再怎么不顺眼的人都得承认,毛熊那一套是在一穷二白,大部分人只有木犁的情况下搞重工业的唯一高效办法,只要有足够多的“灰色牲口”和“劳改营”,外加足够的铁石心肠,搞起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