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3章 南唐舰队南极科考记(2合1)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的好名字差远了。

  也就比狗剩、二狗之流的强点。

  和铁牛是一个等级的。

  一听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实际上,郑鲶鱼出生于疍民之家。

  所谓疍民,也被称为连家船民、游艇子、百水郎、蜒等。

  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有着一套与周围族群格格不入的习俗。

  相比之下强行拆分出去的土家人,疍家人区分或许还稍微适合那么一丢丢。

  在这个时代,疍民是不可接触者,不能与汉民通婚,更别说上岸从事工商业,乃至于科举了。

  根据清代旧志记载,疍民“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肖其形也。以其脚多弯曲故也,俗亦谓之为乞黎云云。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

  郑鲶鱼就是这么一个疍民的孩子。

  原本他这一辈子,也应该因为常年生活在低矮逼仄的渔船上,导致双腿弯曲,终生被视为贱民。

  但是,因为大明的出现,这一切改变了。

  在德武朝初创,也就是1864-1865年间,大明缺人那可是缺的紧。

  再加上大明的声威还没有打出来,实力也不足,从中华本土移民还得借助花旗国猪仔馆的壳子偷偷运人。

  这导致招募移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疍民显然是可以轻而易举招募到的对象。

  朱富贵小时候,母亲经常用船上人的故事来吓唬他,这便是南方地区对于疍民的残存记忆。

  长大后了解到疍民的历史,让朱富贵对这个族群抱有很大的同情。

  不过那个时候,新中国早就不存在疍民歧视了,甚至疍民本身都不知道祖上是疍民了。

  这个族群完美的融合进了汉族当中。

  这也是朱富贵在穿越以后,在大明内部不搞民族划分的思想来源。

  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只要持有朱卡,拥有完整的公民权,何必分彼此?

  所以,大明吸纳了很多的疍民,并对他们进行教化。

  而这些疍民之中成就最高的,不是别人,正是郑鲶鱼的叔父,大明第一任海军提督郑保国少将。

  理论上来说,郑保国的地位是和戚文长、殷鼬他们接近的,但实际上,差得不说十万八千里吧,那也得是十万七千九百里。

  当年戚文长用石头将殷鼬砸成殷鼠由,二者后来却都成为了朱富贵在军中及特务系统中的最依赖的左膀右臂,可谓是造化一场。

  不过时至今日,殷鼬依然没有原谅戚文长的偷袭,两人从不来往。

  朱富贵相信,这也是殷鼬孤臣计划的一部分。

  相比这两个朱富贵信赖的大将而言。

  郑保国这位老提督就相当水了。

  水就水在一个“老”字。

  怎么说呢……

  当年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