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四章 史黑,无有正义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佬们便将阮大铖补为工科都给事中,按六科排行,吏科第一,工科最后。

  从第一一下变成倒数第一,阮大铖不服气了。这个时候二叔九千岁出现了,他老人家识人用人,不以门派之见干扰国事,不以党争误人材,所以帮阮大铖补了吏科都给事中。

  这样一来,二叔却是好心帮了倒忙,阮大铖可是东林党人,你九千岁帮他升官是闹哪出呢?

  于是,阮大铖一下就成了东林大佬眼中的“叛徒”,当时二叔还没有彻底压制东林党,朝政大权都在东林掌控中,阮大铖这官哪能做得下去,未及一月就弃官逃回老家了。

  也就是此事,让阮大铖彻底和东林党决裂。在崇祯一朝,也始终被东林党压制,始终未能出仕。

  不过幸运的是,阮大铖成功从崇祯定下的逆案中脱身,崇祯年间虽没有出仕,但甲申年间靠着马士英的举荐先为弘光朝廷的兵部右侍郎,后晋兵部尚书。

  当了大官的阮大铖真是够义气,上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二叔及以二叔为核心的阉党平反。

  通过编著《蝗蝻录》、《留都防乱公揭》,阮大铖对东林、复社诸人大行打击。结果没想到,东林党不跟他文斗,直接和左良玉勾结,要通过武装政变发动“清君侧”。

  好在左良玉走到半道病死了,不过阮大铖的官也当到头了。同年,扬州城破,南都文武在守备勋戚的带领下向满州投降。

  阮大铖没有降清,而是和马士英一同逃离南都,继续抗清。后清军进渡钱塘江,得知马士英因为抗清在太湖地区被满州人抓获,剥皮实草制成“人杆”示众后,阮大铖痛不欲生,遂在清军进攻时投崖殉国,后尸体被清军找到,当众戮尸。时天气炎热,大铖尸体溃烂,生满蛆虫,却无人敢收敛,不知埋在何处。

  纵观其一生,虽和马士英一样被世人视为小人,明明是殉国而死,偏成了汉奸,这无疑是个悲剧。

  较马士英之死更荒唐的是,明明是殉国而死的阮大铖竟然还被东林党人编起了故事,说什么老当益壮,主动请求随清军南下,又说福建全省一听他的名字就能投降,更和清军比拼体力,爬山时主动在前面,结果爬着爬着突然僵死什么。

  活灵活现,如在现场亲眼目睹,连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都描绘的极其生动,把一个小人汉奸的形象写的栩栩如生,可怎么也经不起推敲。

  这,恐怕就是身为“阉党”成员的原罪吧。

  在降清的东林党人和复社中人看来,只要是阉党的,不但不得好死,死了还要背负骂名,不但背负骂名,更要承担丑角形象。

  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显出他们降清的正确和正义性。

  阉党成员由此被写成不堪入目角色的还有很多,如弘光朝覆灭时,大臣殉难的有高卓、张捷、杨维桓等人。

  其中张捷、杨维桓是东林党人口中所谓逆党分子,也就是从前的“阉党”成员,然而二人均在南京城破时自杀殉国。

  做到了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

  尤其杨维桓,是全家老小一起死节,但是他和马士英一样,在阖家死难殉国后竟然被人污蔑为杀妾潜逃而遭乱兵殴打致死。

  为何会如此呢。

  魏公公认为,这就是笔杆子叫人家控制的后果。

  自古以来,谁写史,谁就是老大啊。

  黑的给你写成白的,白的给你写成黑的,时间久了,什么都是真的。

  正如满州人搞剃发易服一般,颠倒史书同样也能把汉民族的脊梁骨打断。

  史断,无有传承。

  史黑,无有正义啊。

  世上还有什么事,把英雄当成汉奸谩骂,更侮辱一个民族呢。

  前文有节有误,误写阮大铖为汉奸。但经再三查找史料,发现阮大铖未必就是汉奸。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