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忽必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出任“儒教大宗师”。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一众儒士弹冠相庆欢呼雀跃。

  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府将这句话演绎的极为完美。

  结合日后曲阜孔府的表现,也不难怪,为何世人要说他曲阜孔府,是千年以来中国第一无耻汉奸家族。

  无人可与他家齐锋,也无人可夺他家之美。

  但,要是人家根本就不是圣贤之后,而是胡人,一切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

  魏公公手中不知何时多出枚玉佩,这枚玉佩的主人就是被他勒死、本应继位下任衍圣公的孔胤植——这是位比所有无耻祖宗更加无耻的圣公。

  魏公公凝视着这枚玉佩,准确的说,他是在凝视玉佩背面的那几个形似蒙文的小字。

  如果不是他魏公公,这位孔二公子会在九年后继位衍圣公,再结合现任衍圣公孔尚贤对这位嫡侄的无比重视和疼爱,魏公公难免猜测这枚玉佩是不是衍圣公传承的象征。

  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孔尚贤从上任衍圣公手中得到了这枚玉佩,他又将之传给了侄子孔胤植,而孔胤植在几年后就是新任衍圣公,这说明了什么?

  魏公公以最大恶意品味这事的来龙去脉,最终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野史是真的!

  北孔,非孔。

  他们,有可能真是蒙古人。

  可惜,仅凭这种推测,魏公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上书万历揭发此事。

  因为,他手中的两样证据,来的可不清白。

  他真这样做,首先就得解释下孔二公子的死和他魏公公有什么关系,解释下孔二公子的东西怎么到他魏公公手中。

  魏公公智商再降,这种自投罗网的蠢事也是干不出来的。

  看来有必要和南孔接触一下了。

  魏公公暗自摇头,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实力是不可能撼动北孔这棵大树的,哪怕他削去了这根大树上最显眼的那根枝干。

  现在,只能伏子了。

  相较北孔的无耻,南孔,多少还是有民族气节,值得他魏公公结交一二。

  忽必烈入主中国后,听从汉臣意见,册衢州孔氏袭封“衍圣公”,下令孔氏南宗从衢州搬回曲阜。

  据史书所载,当时南宗时任“衍圣公”孔洙奉忽必烈诏入京,然他对忽必烈说其六代先祖都葬在衢州,并建有衢州家庙,实不忍放弃衢州的祖坟,愿将“衍圣公”爵位让给孔氏北宗。

  忽必烈“十分感动”,称赞孔洙奉“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

  在魏公公看来,孔洙奉此举却是无奈的婉拒当汉奸。

  他没有办法不奉诏去见忽必烈,因为大宋已亡。

  为了保全南孔,又不肯迎合伪元,孔洙奉只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回到曲阜。

  此事后不久,北孔就发生了内乱,最后,为伪元立下汗马功劳的孔元用后人落败,另一支名声不显的孔家人突然就上位,成了曲阜孔府的主人。

  而与之同时,蒙元换种的野史传说出现了。

  是真,还是假,千古迷案。

  如果是真,那知情人想要这秘密为世人所知,只能靠“野史传说”。

  如果是假,那造谣者目的何在?

  然而,不管真假,曲阜孔府这一中国第一汉奸家族,却注定要遗臭万年。

  因为,假的比真的还体面些。

  因孔家真假之事,魏公公失了在前头房村码头,探寻笑笑生笔下故事所在地的兴趣。

  径直下令奔淮安府。

  在淮安,郑铎奉命找来了几个当地有名的画师,及一家专卖古董字画店铺的掌眼。

  当这帮人看到那幅《芙蓉锦鸡图》时,脸上的震骇比之魏公公当初的反应还要吓人。

  然而,他们看来看去,最后却谁也没有结论。

  不敢说假,可也不敢说真。

  作者注:本文于北孔真假之事,纯属野史,作者无个人意见。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