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一个人选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户部的官司一打起来就没完没了,气的薛三才索性摞担子不干,方从哲一见这样可不行,于是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建议召原三边总督、加兵部尚书和太子太保衔的黄嘉善赴京接任兵部尚书。

  已是七十高龄的黄嘉善闻知辽东有事,兵部无人主持,遂慷慨就任,入京共议兵事。

  但是凭借对北方鞑靼骑兵的了解和多年在三边治军的经验,黄嘉善认为虽然建州叛军只有六七万人,但都是跟随奴尔哈赤纵横女真及蒙古的精锐劲卒,若他们拧成一股拳头攻打朝廷从各地临时抽调的步兵和水兵,恐怕是如虎驱羊,明军非败不可。

  “厚集兵力,令诸将项臂联络,依次进逼虐敌,蹙而困之;不求近利步捷,期于荡平而已。”

  黄嘉善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将朝廷调集的大军聚集在一处,凭借兵员优势和装备优势,慢慢向建州进逼,如同虐敌一般,使建州啃不动打不动,最后再将其困之。

  这个方案却遭到参与朝议的大臣多躁急,甚至指责黄嘉善“椎钝避事”,群起而攻之。

  原因在于如果执行黄嘉善这个方案,光是兵饷和粮草这一块,消耗就是天文数字,根本不是现在的国库能够担负得起的。

  即便是闹的不可开交的兵部和户部,主流论调也是希望速战速决。否则,用户部官员的话讲,拖长了,大明也就亡了。

  争来争去,争不出什么。

  辽东那边烽烟四起,兵部的调兵公文却都发不出去,方从哲真是急了,于是他进宫请求面君。

  首辅大人不求别的,只求皇帝能够给出一个可以做统帅,主持平辽大局的人出来。

  他实在是扛不住这个重担。

  身为首辅,方从哲不敢独断独行,甚至不敢明确表态支持哪方意见,实在是有苦难言。

  就在不久前,他的他的长子,大明尚宝局丞(荫官)方世鸿被牵涉入一宗杀人命案。

  方世鸿因父得一闲官,不学无术,沦为一京城浪子。在狎妓时牵涉入青楼女子坠马身亡事件,因此被巡城御史弹劾而撤职。当时人们传言妓女是被方世鸿打死的,因而议论纷纷。

  方从哲以地方人命事参论,欲引咎辞职。

  病重的万历得知此事后,却说方从哲不必辞职,你儿子是被御史误参,那女子乃是被惊马跌伤,有法司供证甚明,并非殴毙。

  如此,方从哲得以继续留任,但此事使得他的形象受损,威信大大下降。

  若是辽东无事,方从哲倒能缓上一阵,可现在是屋漏偏逢雨,以他现在的威望哪里能够主持这大事了。

  方从哲迫切需要一个人出来压制各方不同意见,赶紧将辽事平了去。

  这个人,方有人选,早在一年多前四明相公沈一贯离世之时,浙党的姚宗文就替人送了方相公一万两银子,说是请方相公照顾一人。

  杨镐。

  姚宗文送钱时只说杨镐有才,熟悉辽事,将来可以用。但怎么用,方从哲却犯难,如今却是有了底。

  杨镐不是知辽事,做过辽东巡抚,还做过援朝经略,在辽抚任上打败过蒙古脱花部落么,那现在就让他去辽东平定建州好了。

  方从哲的求见自然不能不见,辽东的重大军情已经不能不让万历再无为下去了。

  “杨镐么?”

  听方从哲说举荐杨镐出任辽东经略,万历感到有些诧异,因为昨天贵妃娘娘也跟他提了杨镐这个人。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