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2章 上书房里的答辩_晚清神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星光依稀洒在天空,李国楼已经来到西华‘门’,几顶官轿已经停在宫‘门’外,恭亲王和翁同龢都是乘轿子来的。李国楼没有去打搅他们,他独自站在台阶上,眺望远方的西方的海子,清风拂在脸上,李国楼清澈的眼眸仰望黎明前的黑暗。

  善扑营的军士打开宫‘门’,三名上书房的大臣鱼贯而入紫禁城,李国楼排在最后一位,一撩官袍,一枚《上书房内大臣·李国楼》系在腰间。守‘门’的军士验看了李国楼的官印,脸‘色’不变的说道:“李大人,请进!”

  李国楼一撩前裳,跨过第一道‘门’槛,好似鲤鱼跳跃龙‘门’,终于可以一飞冲天。眼前巍峨的琼楼阁宇,黄墙起伏连绵、红‘色’的廊柱仿佛没有尽头,琉璃瓦在晨曦之中熠熠生辉。

  在太监的引领之下,恭亲王奕訢、翁同龢、李国楼,三人来到上书房,李国楼不知是坐还是站,一名小太监给他搬来一张杌凳。李国楼看了眼这个矮小的凳子,原来面见皇上,大臣只能坐这种小凳子。

  “谢谢公公,我先站一会儿。”李国楼站在房间里,看向旁边房间的书桌,那里就是帝师翁同龢给同治皇帝载淳上课的地方,在他所处的位子可以看见书桌有二排,一共有六张书桌,皇上还有同学啊。

  “国楼,你过来一下。”恭亲王奕訢坐在瓷凳上,喝着热茶,说道:“和你说个事,总理府衙‘门’开办的同文馆,人员总是不足,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文馆是由恭亲王创办的翻译馆,是大清开国以来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同文馆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只限收十三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可惜满人勤奋好学者寥寥无几,又因东西文化的差异,仇视西洋的大清人比比皆是,学习洋人语言的人又被国人敌视,所以开办几年时间,从未满员,还经常流失学生。

  此时李鸿章也在上海开办了官称《广方言馆》或称上海同文馆,那里可以招收汉人学子。当然在京师,这‘门’奇技是要保留在满人手里,恭亲王询问李国楼的含义是让他想办法,怎样让京师的满人学子踊跃去学习洋文?

  在京师的满族人连他们的母语“满语”都不肯好好学习,大街上满是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满人有世袭制度,好差事可以顶替老子的位子,只有老三、老四,亏一点,没有顶替的位子,提着鸟笼每天溜鸟玩。

  “嗯······恭亲王,我看还是给翻译的地位太低,只有官吏的身份,又没有希望考进士,聪明的孩童,他们的父母不允许他们学外语。天分不够的人,学又学不会。依下官看,还是高额补贴那些读书的家庭,先给颗枣,把优秀的学子诓过来。国家需要大批会洋文的人,下官说实话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