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着张昭的文章。

  几次站起来,在书房里徘徊,几次又坐下来继续读。

  从张昭的“政敌”的角度来说,他很不赞同张昭的某些话。

  张昭这篇文章堪称雄文,可以逻辑自洽。但是,那仅仅是按照张昭看问题的角度而言。

  从他的角度去看,并非如张昭所说的。

  譬如说:金陵士子打砸闹事,这在江南算什么事?小的很。哪里就严重到要治罪的地步?

  如此朝廷真治罪,金陵的缙绅只怕会离心离德!治国,不是张昭看得那么简单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今大明最为繁华的都市:苏州。吴中向来富庶。太祖皇帝开国时恼其助张士诚,因而吴中的税赋定的比大明其他地方高。

  而吴中的赋税年年有拖欠。历年来高达数百万两白银。这里的缙绅未必就真心向大明。

  再在金陵、扬州来这么一回,大明的精华之地有几人心向朝廷?一旦国家有事,又有几人肯出力?

  再譬如说:看似只是惩治士子,但会对士林敢言之风气造成重挫。日后还要不要“广开言路”这一条?

  刘大夏几次想要提笔写文章反驳,几次又压下来。因为,他能成为一代名臣,又必须要赞同张昭的某些话。

  譬如,很通俗的:不能吃大明的饭,砸大明的锅。

  权力和义务要对等。

  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是大明的精英、根基。

  “唉…”

  思忖良久,刘大夏颓然的叹口气。不管他多么的想反驳张昭,但他很清楚,朝堂上大部官员都会认同张昭的观点。他再写文章有何意义?

  只有等金陵、扬州两地的缙绅离心离德、士林风气压抑之后,这些人才会知道今日之错误。

  而他得考虑当今局势之下,他该何去何从了。

  …

  …

  一夜北风,晨曦出现在天际边。

  住在皇宫中的朱厚照清晨起来,惯例逃课、天气寒冷,他派人去前面告病一声,杨师傅,王师傅总不进宫来查看吧?也不会为这点事去烦他父皇。

  朱厚照的“小聪明”都用在这上面。他很轻易的就发现如今弘治皇帝养病期间的逃课新办法。

  带着刘瑾等人到便殿中,朱厚照开始看报纸,关注最新的动态。

  送到朱厚照这里的报纸,除发行量最大的几份报纸,还包括京师大学发行的《数学》、《经济学》,真理报社发行的人物月刊:《时代》。还包括军中的报纸:新军日报。

  古代的休闲娱乐活动肯定没有后世丰富。朱厚照是个爱玩的性子,但如今上有弘治皇帝、张皇后,他有些想法也无法实施。消磨时光主要还是靠报纸。

  今天京中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张昭的文章。除开邸报、明理报,全部都是头版头条。连一向不肯妥协用白话文写作由文学大家李梦阳主编的《文学报》都刊登。

  很显然,李梦阳作出和首辅李东阳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