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6章:丰收的季节(Ⅳ)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全都兴奋起来,每天早早的在车站等候,追着税警东奔西走,因为他们很清楚,税警去哪里征粮,哪里就会有商机,我们把这一环节称为‘商品下乡’。”

  最后,罗兰总结道:“便利的交通网和覆盖全国的新闻网络奠定了城乡交流的基础,通过推行‘货币下乡’和‘商品下乡’改变乡村保守封闭的交易方式,建立起使用货币购买商品并以货币衡量财富的新思维,如此一来城镇生产的工业品就在乡村开辟了新的市场,乡下人则因此获得更多的消费选择,也能像城里人那样方便的购买各种商品提升生活品质,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货币化’这一宏观目标。”

  “国民经济货币化……这个概念有点耳熟啊!”安东尼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忽然眼睛一亮,“对了!李斯特·凯恩斯先生两个月前发表在周刊《争鸣》上的那篇文章,探讨的就是‘国民经济货币化’!”

  “经济货币化”,简单来说就是指衡量货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的戏份有多重。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钱不是万能的”,这两句谚语其实反应出“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差异。

  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里,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可谓登峰造极,有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和服务,连“鬼”都不得不跪拜在金钱的魔力之下,在这样的社会里,钱几乎是万能的,没钱则万万不能。

  反之,在人们普遍认同“钱并非万能”的世界里,还存在着许多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东西,那么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就不如“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高。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适应以物易物或者凭票限购的社会里,货币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了“一般等价物”的属性,这种社会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然非常之低。

  在罗兰看来,国民经济的“商品货币化”程度并不见得是越高越好,但是就远东国情而言,尤其在广大乡村地区,货币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行“经济货币化”政策利大于弊。尤其对他这个掌管国民经济命脉的决策者而言,若想建立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作用,乃至利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货币化的这个关键指标必须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真奇怪,为什么寇拉斯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与李斯特·凯恩斯先生的学术见解高度一致,难道他也是政府的经济顾问?”安东尼满怀期待地望向罗兰,“听说此人从不出席学术会议,出身履历也是一团谜,你有没有跟这位神秘人物面对面交流过?”

  罗兰苦笑不语,这个问题他真的很难回答。为了避免在安东尼面前露出破绽,他决定换个话题。

  “关于‘商品下乡’这件事,其实还有一个当初我们制定政策时没有想到的好处,多亏那些商贩跟随税警一同下乡,使征粮工作变得更顺利。”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