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章 司马荒谬至 征虏善口惠(中)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下,对荆州便是个威胁。

  文到此处,须得插句题外话。

  江左南迁以今,荆州因为位处长江上游的缘故,固然向来都是位处长江下游、地在扬州境内的建康之最大隐患,凡牧荆州者,无不都凭此地利,并及荆州境内繁多的百姓和主要用北地流民组建成的荆州兵,也就是“西府兵”以与掌控着扬州的江左朝廷对抗,是谓“荆扬相抗”,但此二州之外,关系到朝局稳定与否的位置重要之州,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侨州豫州。

  这个侨州豫州,辖地不大,只有三个侨郡,一个弋阳郡,一个西阳郡,一个新蔡郡,南北四百里,东西二百里而已,但此侨州却首先,因为处於荆、扬之间,其次,也是因为此州北邻淮水,进则淮北,退则淮南,是北伐、或者抵御北地胡人南下的前线,故境内有好几个军事重镇,兵马颇精,而一直以来,都是荆州与建康朝廷,或言之,荆州与扬州激烈抢夺的对象。

  桓蒙攻取蜀地之后,就有心把豫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殷荡兵败后,他对豫州更是觊觎,但直到目前为止,豫州还在建康朝廷的掌控下。

  这些且不须多说。

  却说听了桓蒙此话,郗迈离榻起身,下揖说道:“迈敢请明公入侧塾。”

  “哦?”

  “迈有一策,可解明公此虑。”

  谢执的眼又开始斜,斜瞅着郗迈,摇着蒲扇,说道:“有什么话,不能当众讲,偷偷摸摸的去侧塾里讲?嘉宾,你是把吾等视作外人了,还是你要对明公上的策见不得人?”

  郗迈闻此近恶的戏谑之言,神情不变,从容自若,说道:“君等皆明公之信用腹心,何来‘外人’之说?仆所要上给明公之策,光明正大,又何来‘见不得人’?之所以仆请明公入侧塾者,无有别因,唯因司马好酒,仆恐策未得行,已为司马酒后泄矣!不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么?司马,此圣人之所教也!”

  谢执不免又一次的哈哈大笑,说道:“伶牙俐齿!”

  桓蒙就下榻,与郗迈共入堂后侧塾。

  两人於侧塾坐定,桓蒙问道:“嘉宾,是何策也?”

  “明公恐‘荆州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应对’,所因者,无非是担心朝中诸公会强立相王为储,这样,我荆州与朝廷目前的局面可能就会出席恶化。既是如此,迈愚见,明公何不及早表态,表示也同意立相王为储?”

  “及早表态,同意立相王为储?”

  “迈知道,明公一直不肯表态,不肯表示同意、支持立相王为储,主要是出於两个原因。立相王为储,这是朝中诸公最先提出的,就算明公随后同意,也无拥戴之元功,此为第一个原因;明公与相王虽然相熟,但关系并不十分亲密,相王更亲近的阀族诸公,此为第二个原因。”

  桓蒙不瞒郗迈,颔首说道:“我不肯表态,正是因此两个缘故!”

  “迈之愚见,明公的这两个担忧,实际上大不可必!”

  “怎么个大可不必?”

  郗迈面上神采四射,他侃侃而谈,说道:“先说第一点,相王尽管是朝中诸公最先提议,立他为储的,然若无明公允可,就是朝中诸公再作拥护,他肯定亦是当不上储君,相王对此,定然是心知肚明,所以明公如果表态支持,同意立他为储的话,他必然会对明公感激万分,是为明公虽为‘随后同意’,却一锤定音也,此功何逊於拥戴之元功?”

  桓蒙细作思量,想了会儿,说道:“卿这么说,也有道理。第二点呢?”

  “第二点,相王固是更亲近阀族、名士,然明公与相王亦熟,当知其性。其人文弱,所擅者,清谈言辞罢了,国家的军政大事,他悉无理会之能,是以朝中诸公才会想着立他为储,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继承了我大唐的帝位,……明公,岂不对明公也是大有好处?”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