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2章 归宿(求支持!)_铁血宏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英国以及整个欧洲世界来说,1861年9月,无疑是一个令人心寒的时间,因为在短短数十天内,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们不仅仅失去了香港,甚至就连同远离中国的位于太平洋腹地的澳大利亚,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进攻,数万精锐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

  正当英国为中国人出现在澳大利亚而震惊不已的时候,在英国上下谈论着如何还击中国人的进攻时,一个接一个噩耗接连传来,中国的军队进入其藩属国缅甸王国控制的上缅甸,两个师多达数万中国人像潮水似的涌入下缅甸,迅速击败了下缅甸英军,在印度总督正准备调兵遣将以收复下缅甸时,暹罗也出现了中国人的影子,随后海峡殖民地遭到进攻,作为海峡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这座扼守马六甲的据点,在短短两周内就陷落了。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从大陆、海洋四处出击的中华帝国陆海军部队就砸碎了英国在远东以及太平洋的势力基础。

  “中英战争的大局已定!”

  整个中国的报纸在举国庆祝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时,用如此文字宣称着。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国家军事胜利带来的一种空前的自信心的膨胀,当然还有一种与有荣焉的荣誉感。

  总之,军事上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整个国家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浪潮。

  面对这个堪称是世界最强者的国家,被看做是弱者的中国却主动发起了挑战。在任何人看来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胜算。但是冲过去一打,居然屡战屡胜,一下子所有人就忘乎所以了,国人们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国民性的亢奋。

  怎么不是这样呢?

  中国人在帝国建元之前从未有过“国民”的体验,生活中更是毫无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村落或者最多是某个地区的乡民而已,不过通过维新首次拥有了在欧洲被称为“国家”这一十分现代的观念。

  而帝国政府为了给国人灌输国家和国民的观念煞费苦心。因为上至帝王下至大臣都想培养出——皇帝陛下的臣民。

  这一观念绝对不同于古代的“臣民”。这不仅仅只是传统的忠义观念,不仅仅只是传统思想中的君王与臣民。尽管在中国的传统忠义观中,事君以忠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忠,当然,用这种忠义观去教育民众,远比说明国家和国民的权利义务这类的道德关系要容易得多。

  所以在中华朝的忠君爱国教育之中,除了借鉴欧洲近现代的国家、国民以及民族思想之外,同样又揉和了传统的忠义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臣民观”,当然也是一种国民观。

  尽管此时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