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魏公公的心思,精锐诱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的嘉奖,让他在属下钱百化面前倍有面儿。

  当然,主外主内的分工仍然没有改变,武长春案转交给了镇抚司。但这已经不重要,魏公公抢功的目的达到了,在皇爷那里得了彩头儿。

  乾清宫内,朱由校让人去召骆思恭,他又拿起了武长春的口供细细研究起来。

  破获了这起间谍大案,朱由校的心情并不是那么欣悦。

  虽然武长春就算是混进了兵部,得到了军事情报纸,也很难及时传递出去。

  但这个家伙能以金钱开路,冒名顶替地得到了兵部守备的任命,就让皇帝出离地愤怒了。

  季应诚等人都该死,朱由校眯了下眼睛,已经决定了季应诚等人的命运。

  至于武长春这个软骨头,暂且留他一条狗命,送到纳兰忠明那里,并把消息透露给后金,应该能给李永芳这个大汉奸添堵吧?

  朱由校盘算已定,露出一丝冷笑,把口供随便地扔到了书案上。

  本欲起身出殿,松缓一下心情,可朱由校一眼瞥到书案上翻开一半的题本,又无奈地坐了回去。

  题本是沈廷扬上奏的,还是有关扩大海运、减少漕运的利弊分析。显然,沈廷扬又经过了一番调查研究,比上一次的《请倡先小试海运疏》细致周详。

  当初朝堂上廷议,多数大臣认为“饷辽莫如海运”,也就是同意用海运向辽东运输粮饷。

  从漕运中分去了一部分业务量,朱由校认为基本达到了目的。骤然把漕运全停是操切的,逐渐削减却是稳健之策。

  但沈廷扬的再次上奏,令朱由校深思,盘算着再削减漕运是否可行。涉及到千万人的饭碗,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况且,要改革漕运就先要从漕运官员开始,这其中还涉及到漕路沿途的州县,又是一大批官员的罢黜或调动。

  朕还没有做好准备呀!朱由校盘算良久,摇着头,无奈地将沈廷扬的题本收起留中。

  起身走出宫殿,朱由校随意地走下台阶,欣赏着院中栽种的花草树木。

  身后脚步轻盈,是范小慧跟了上来。她已经得了李成成的指点,知道皇爷此时在思考,不要轻易打扰,蔫悄地跟着听候吩咐就成。

  朱由校也确实没在意是谁跟在身后,时走时停,眼中似在观花赏草,思绪却已经翻飞在外。

  ……………………分隔线……………………

  战争形式的改变,对手变得越来越强,这是一年多来建奴所感觉到的,后金军的将领对此则有更清晰的认识。

  萨哈廉眯起了眼睛,随风吹来的硝烟味并不算浓烈,可还是让他很不舒服。关键是战斗已经打了小半个时辰,结果却令他恼火和失望。

  烟雾被风吹淡,在密如爆豆的枪声中,萨哈廉又看到了那点点闪烁的火光,又看到了己方不断倒下的人马,听见了不时传来的惨叫和哀嚎。

  前方,三个明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