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商效力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尽为我明商垄断。”

  “是,草民(微臣)谨遵圣谕(敢不尽心)……”

  朱由校也有些无奈,到底比不上朝堂上的官员。多人说话也挺齐整,经验丰富啊!

  “李旦是泉州人,颜思齐是漳州海澄人。”朱由校伸手指了指二人的赐服,说道:“先不急着衣锦还乡,把海商会的事情办完再说。”

  李旦和颜思齐互相瞅了瞅,生怕又说两岔了。颜思齐暗自翻了翻眼睛,扬了扬下巴,示意李旦开口。

  你正我副,你是老大,你先说!

  等到吴铮进殿,朱由校又吩咐了一番,便让他们三人退下好好商议海商会成立的诸项事宜。

  两个大海商,或者说是大海盗,值得朱由校如此屈尊纡贵?

  朱由校也很无奈呀,实在是当年五峰船主汪直被杀的事情太过恶劣了。

  如果可能,朱由校恨不得把那个什么嫉恶如仇、是非分明的王本固给揪到眼前,狠狠敲他的榆木脑袋。

  而现在,在水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招徕海商,以与西夷抗衡,独占东亚航路,也是一条收效最快的捷径。

  能一举拿下李旦和颜思齐,朱由校稍感意外。

  在他的预测中,颜思齐应该是把握很大的。年轻嘛,比较敢冒险,又有杨天生作说客。

  李旦嘛,朱由校觉得一是岁数大了,二是好象也活不了几年了。

  所以,他对李旦能在第一批赶来投效,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在朱由校想来,至少要在颜思齐,或是其他海商得到善待和重用后,才会把李旦这个东海巨鳄吸引过来。

  显然,朱由校还没有完全融入大明朝,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封建社会,或者说是在思维上还保留了太多后世人的特点。

  所以,朱由校可能会低估一个皇帝对臣子的施恩,哪怕只是一丁点,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朱由校也低估了漂泊在外的海商们对故土的思念,对重回宗族的执念,以及要落叶归根的急切。

  一个被国家认可的身份,一个能坦然回乡,并归于宗族,死后能埋骨家乡的小愿望而已。

  就象历史上称霸东亚沿海的郑芝龙,实力已经远超过明朝的水师,却一直有着受招安上陆地回家乡的执念。

  当然,朱由校的操作又改变了历史。叱吒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十八芝,肯定是不会再出现了。

  …………………

  对于大明的平头百姓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甚至还和从前一样。

  至于朝廷的方针政策,官员变动,他们不太清楚,也没有那份闲心去关注。

  但改革已经开始,从京师扩散,逐步推广,从上至下的蔓延,早晚会让老百姓感受到对自己的影响。

  而现在的改革春风,从朝堂,已经扩散到各地宗藩,让他们这些皇亲国戚有了切身的感受。

  从洛阳的福王开始,一个个藩王的赐地被收回。或多或少,皇帝要借的银子也忍痛掏出。

  没办法,皇帝已经给藩王树立了福王这个榜样。

  而怀庆郑王私自贩卖奴隶、又违祖制养食客,被锁拿入京,藩国废除,也让藩王看到了皇帝的决心。

  。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