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六章 失败算老几?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么一个掐头去尾,美国人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核心机密,而且还做到了所谓的公开透明,甚至还起到了部分麻痹竞争对手的作用。

  因为真的有几个后面追赶的国家拿着美国人的公开报道,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往弹体上装,结果打一个炸一个,打两个炸一双,实在炸到钱包瘪下去了,这才无奈的放弃了。

  苏联人该说不说没有被美国人忽悠,这倒不是说美国人的复合材料不好,而是苏联资源丰富,各种合金冶炼技术发达,符合远程导弹使用的合金材料有好几种,无论质量还是性能并不比美国费劲巴拉的弄出来的复合材料差多少。

  所以苏联的模式真的很难复制,除了超高的技术门槛以外,你家里必须要有矿,还不是一种,而是差不多涵盖元素周期表中绝大部分的自然衍生矿。

  数遍整个地球也只有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能够办到,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那能力,哪怕是后来的俄罗斯都不行。

  至于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没法比,再加上两个超级大国严密的技术封锁,这类高价值材料别说国内,就是英、法这类老牌儿强国也都拿不到工业化量产的技术,只能从美国那里获得少量的成品而已。

  苏联,连成品都不给,你想要,没问题,各种SS的远程导弹一大堆,只要跟着大哥混,保证让你躺在导弹边儿上能安稳睡觉。

  如此情形下,想做出纤维增强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简直难如上青天,先不说别,各种金属,配套的纤维材料,必须要熟悉它们的属性,这个过程可不是中学列几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的,而是要缩小到分子,甚至是原子的排列组合。

  其中的试验、积累、分析是个漫长且难熬的过程。

  然后生成出相应的纤维与金属匹配,又是一系列的试验、积累、分析……

  觉得这就完了吗?恰恰相反,这些过程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纤维制备,混合金属融合,工艺,设备直到稳定的工业生产,一系列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美国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取得初步工业化的成果。

  日本速度比较快,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末便已经与美国齐头并进,问题是日本的快速进展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毕竟日本在美国的全球分工体系当中,一直以来就是美国的高级打工仔。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走的是一条稳健的工业化制备路线;而日本却是另一条技术含量更高且投入更大的高风险路线。

  用国内常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两条道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都拿着资金试试看。

  要是在国内,可能为了快速出成果,就拨两份经费,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