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歼—8E的核心工艺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何况,总部在多用途战斗机招标意向书上明确表示,要以成熟的老型号为基础进行改进,以便部队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能够快速形成作战能力。

  东北航空集团好不容易拿下的歼—8改进项目,换成了歼教—7MAX,这不是生生的跟总部讲,我们就是把你们的话当耳边风了,有些事做可以,说出来就不太好了,最起码总部的面子还是要照顾的。

  所以,以歼—8Ⅱ战斗机的机体为基础,换个机翼、进气道和综合航电系统也就行了,毕竟只是个过渡型作战飞机,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专职出口的外贸机型,不能要求太苛刻。

  若是搞复杂了,无法实现迅速量产和快速列装,一拖数年的话,届时十号工程可就完成定型,应用俄国进口零部件组装的苏—27也完全铺开。

  歼—8E这个所谓过渡型的作战飞机,还没等过渡就被这两个高低搭配的轻重组合给直接按在地上摩擦。

  因此歼—8E无论是歼—8Ⅱ战斗机的改进型也好,歼教—7MAX的另类重生也罢,最关键的要义就是瞄准国内二代机与三代机更新换代的空窗期,高效而又快速的插上一脚,赚上一波。

  于是就要求这款机型从里到外必须使用成熟技术,如此才能快速定型,迅速量产,批量装备,把空窗期塞得满满当当。

  就不必说了DSI进气道、边条翼加后掠翼的翼型结构以及综合航电系统等等一系列子系统,腾飞集团可是在歼教—7MAX上深耕数年,并且在真龙验证机上进行了反复验证,

  至于工艺和生产,腾飞系更是早就预备了数套方案。

  不说别的,发动机之所以采用WD—58MVP,而不是选择更先进的WD—60系列,说白了就是因为WD—58MVP更加成熟,大规模量产难度不大。

  推力更大的WD—62MPV的确是很好,然而采用代核心机的这款航空发动机,虽然生产上没问题,但因为技术要求高,导致生产周期非常长不说,产能还严重不足。

  而WD—58MVP则是一款典型的中等推力发动机,推重比可谓是中规中矩,核心机采用的是成熟度较高的2代核心机。

  虽然性能上不是很突出,但胜在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能够快速投入生产,并且自主可控。

  当然在整体成熟的基础上歼—8E多用途战斗机,也不是没有全新的技术应用,就比如说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歼—8E战斗机机体的主结构框架就是是采用中国腾飞研发的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生产的。

  “当然,在一些关键的生产领域我们还是遇到不少难题……”将歼—8E多用途战斗机大体介绍一遍后,庄建业话锋突然一转:“毕竟多用途战斗机与之前的高空高速作战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