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后有不少人都在议论,中国腾飞是不是准备放弃与欧美航空巨头们的协议,正式的绕过他们的封锁,准备正式进军民用干线客机这个利润率最高的市场……你看,这是我临上飞机前,欧洲的先驱晨报发表的社论……”

  眼看庄建业态度豁达,外事部门的领导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一边说着,一边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英文报纸递给庄建业,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企业经营方面的事儿我不太清楚,但作为一名外事部门的老人儿,这一次是我职业生涯来少有的能提气的时候,所以,小庄,以我个人的看法,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有着通盘的战略考量,但你这个中国腾飞的当家人心里可要有个数,不能全盘听国外那些航空巨头的。

  不说别的,我们之前供职的贝尔格莱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可是有生产制造先进战斗机的,指标甚至不亚于法国空军装备的‘阵风’,结果呢?国际航空巨头的几剂迷魂药下去,现在整个国家的航空工业的坟头草都一人来高,直接被那些域外国家按在地上狠抽,这就是血琳琳的教训呀!”

  这是庄建业一天来第二次听到类似的话了。

  如果说王洪林的骂算是江湖义气,那么此时此刻外事部门领导这番站在庙堂高度的肺腑之言就是一种不加掩饰的规劝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无他,实在是中国腾飞的成立涉及面太大,影响太广,不单单是国内,就是在国际上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首先是波音、空客这些航空巨头们。

  怎么可能会让东亚地区出现一个极有竞争力的对手?于是在中国腾飞成立的前前后后,这些个航空巨头们没少施压。

  然后就是欧洲宇航和洛马这样的航天巨头们,同样不想看到一个极有竞争力的中国腾飞的出现。

  于是乎,欧美的航空航天巨头在中国腾飞成立之前,便通过各种各样的途经,希望将中国腾飞限制在一个具备替代价值的配件供应商的角色。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不是不能成立,但成立后不能生产研制航空航天平台,却可以为欧美的航空航天巨头们生产那些他们嫌弃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脏活累活。

  甚至不惜拿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问题说事儿。

  上层同意组建中国腾飞,除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同时,加速航空航天的内部整合以外,最重要的战略目的便是以中国腾飞去吸引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航空航天巨头们的火力。

  毕竟产业链最顶端的航空航天业务才是这些发达国家的命根子,一个空客,一个波音,可不是造几架飞机那么简单,

  而是以飞机为基础,形成一整套覆盖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端工业产业链。

  从澳大利亚的矿藏,到德国的机械设备;从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