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二五章 新城规划图_回到明朝做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吃饭,也算得上是非常非常荣幸的事情了。

  吃过饭之后,朱由校这才辞别了百工院的人员,回到了皇宫大内。

  一天下来虽然很劳累,但朱由校还是觉得很高兴。

  新的研究方向已经确定了,取得的新成就也让朱由校很满意。

  在朱由校参观百工院的时候,整个京城安稳得很,毕竟眼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了。

  朝中百官比较关心的就是皇家书院改革,不过这么长时间也习惯了,虽然会时不时闹出一点动静来,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秋收已经完成,粮食已经入库,接下来就等着过冬天了。

  关于给官员盖房子的事情,虽然一直有消息,却一直不明确。期盼的人很多,但是能拿到具体消息的人不多。

  很快,时间就到了年底,天气逐渐转冷了起来。

  在第一场雪降临的时候,朱由校终于等来了工部给出来的方案。

  这是关于新城的建设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把图纸画好了。

  现在的工部尚书是姚思仁,年纪不小,快九十岁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精神已经不济了,这个人很快就该退休了。

  之所以还用姚思仁,是因为接班的人还没有准备好。等到接班的人准备好了,姚思仁就可以退下去了。

  这次新城的事情,应该是姚思仁最后一次参与朝廷工程。

  朱由校这一次干脆没找姚思仁,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让他来搞这些实在是搞不动,精力也已经跟不上。

  主要做新城建设的是毕懋康。当然了,接替工部尚书的肯定不是毕懋康。

  毕懋康肯定是要升官的,这是朱由校给他的奖赏,但是绝对不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去。

  毕懋康要掌控百工院,以后百工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能让毕懋康分身乏术。

  朱由校想往工部尚书之位安排的人,其实是李之藻。只不过李之藻现在在参谋处,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他升到工部去做尚书。

  朱由校要通过这个行为来表现一个意义,就是参谋处的官员和文官是可以相互调换的,用来模糊文武,这一点很重要。

  在没有专业的军事人才培训出来之前,文武不可能划分的那么开。想要划分的那么开,那也要等到以后,同时也是为了模糊文武的观念。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盖房子弄钱。

  工部这一次派来的,是工部侍郎赵文吉。

  赵文吉四十多岁的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算得上用心用力了。

  只不过他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接下来应该是谋求外放。如果不能做巡抚的话,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在外面锻练几年之后,如果立下了功劳才会调回来。

  “臣赵文吉,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赵文吉连忙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