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五,许秋带着莫文琳,再次进行了IDIC样品的激子结合能测试,测试方法和昨日的ITIC样品一样,低温荧光发光实验。

  第二次测试,同样是一次就成功,不过消耗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太多,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一直忙活到下午六点,终于拿到了结果。

  结果表明,IDIC的激子结合能为112毫电子伏特,在数值上,与ITIC的117毫电子伏特相当。

  基于这两次的结果,加上之前进行的DFT模拟得到的HOMO/LUMO能级在分子上的分布图,许秋大概有了一个猜想:

  “ADA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低激子结合能的性质,或许是A-D-A这种分子结构所致。

  在分子中产生的激子,正电荷会集中在D单元上,负电荷会集中在A单元上,从而导致正负电荷在分子内部便可以实现初步的拆分,降低使其完全拆分成自由电荷所需的能量,表观现象即激子结合能较低。”

  这个猜想要验证的话,难度就比较大了。

  想要直接证明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大量测试不同ADA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数据,进行佐证。

  其中,一旦出现一个反例,这个猜想就会被推翻,或者需要修改表述、打补丁。

  这也很正常。

  毕竟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建立理论、推翻理论、完善理论嘛。

  就像最初牛顿三大定律的建立一样,在宏观、低速世界是成立的。

  但到微观、高速世界就不成立了,因此后面就有了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分别进行补充,这些理论也共同构筑了近现代物理系大厦的基石。

  当然,这些也都是现在的理论,或许未来还会被继续推翻、完善。

  毕竟人类都是肉眼凡胎,没有X光眼,本身也没办法近光速运动,那么对于微观、高速级别的东西,就很难说的准到底是什么样子。

  就算靠仪器测试,难道仪器显示的数据就一定是真的吗?

  进一步,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吗?

  这种事情不能深想,因为想到最后,难免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怀疑之中。

  确实很多东西都无法被证明,也无法被证伪。

  这或许也是外国科学家大多皈依宗教,而且还有人提出“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的原因。

  探索的越多,越接近认知的边界,可能越觉得需要一个绝对的“造物主”来支撑这一切的存在。

  周日,许秋开始着手另外一项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

  这个测试的方法比较多,前几天,他通过检索文献,一共找到四种方法,最终选择了采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衬底,来测试荧光信号的方法。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实验操作,魏兴思之前在漂亮国的时候就进行过,许秋直接复制了魏老师的技能,熟练度中规中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