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 低温实验(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秋近期的目标体系是J2:IDIC-4F,而这两种材料还没有合成出来,他就有些无所事事。

  当然,划水是不可能划水的,许秋翻了之前搜集到的偏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整理了激子结合能以及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方法。

  他打算先在ITIC上试试水,到时候可以直接同步应用到IDIC-4F体系中。

  这两个实验还是比较重要的,是他用来冲刺《自然·能源》或《焦耳》的底牌之一。

  如果最终的结果和他料想的一样,把这两个结论拆开来,估计发一篇NC、一篇AM应该都没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需要把两个重要结论,外加效率%的J2:IDIC-4F体系合起来冲刺一篇《自然·能源》或《焦耳》。

  没办法,想要突破AM这个级别的界限,达到《自然》大子刊级别,就是这般困难,尤其是对不算太热门的有机光伏领域来说。

  两项测试中,激子结合能不需要额外购买材料,许秋便先从这项测试入手。

  激子结合能,指的是有机光电材料在产生激子(被束缚的电子/空穴对)后,激子拆分成为自由电子/空穴所需要的能量,类似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概念。

  对于传统富勒烯体系来说,给体材料是主要的光吸收材料,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没有意义,因为不吸光嘛,聚合物给体材料,比如P3HT、PCE10等材料的激子结合能通常在电子伏特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有机光伏体系中,给体材料和富勒烯受体材料之间要有至少电子伏特的LUMO能级差,就是用来克服给体材料本身的激子结合能,确保产生的激子能够被拆分,这也使得传统有机光伏体系的开路电压天生就少了伏特左右。

  这个电子伏特左右的LUMO能级差,也被称为“驱动力”。

  对于ITIC等非富勒烯体系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受体材料因为吸光,激子结合能就有意义了。

  而且,之前学妹的H43:IT-4F体系,发现了当H43和IT-4F之间的HOMO能级差在电子伏特时,也能表现出高效、快速的电荷拆分、输运。

  这表明ITIC非富勒烯体系,在传输电荷的过程中,似乎并不需要“驱动力”。

  因此许秋猜测,造成这样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ITIC非富勒烯体系的激子结合能比较低,在电子伏特以内。

  毕竟激子拆分是个热力学过程,激子结合能(Eb)的表达公式,类似于活化能的阿伦尼乌斯公式,k=Aexp(-Eb/RT)。

  在正常的太阳光照度,常温条件下:

  假设激子结合能为电子伏特时,产生的激子大约90%为被束缚的状态,10%为自由的电子/空穴,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的能级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