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0章 矛盾激化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正值改革的阵痛期,这些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痛到自己头上,韩文昌还是感觉到了一阵寒意。

  当时签署合同的时候与其说是经验不够,倒不如说韩文昌还是心软了。

  他不是资本家,只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并没有想太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在这一块并没有讨价还价,但是起步太难了啊!

  但是现在厂里的效益摆在那里,大多数职工现在也没什么存款,而新产线暂时也只能解决大概一半职工的工作问题,还没能上岗的职工家庭困难也是可以预见的。

  正儿八经的华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要到1998年才正式被提出,正式立法则到了2003年。这也是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告一段落之后才开始落实的。

  “袁厂长,站在你的角度,提出这个建议无可厚非。站在罗总的角度,否决你的建议也无可厚非,但现在我想知道的是,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韩文昌冷冷的问道。

  韩文昌可以认同袁志涛的想法。

  破产倒闭当然是气话,但是站在袁志涛的角度,自然还是照顾职工情绪的。所以虽然明知道现在厂里正值发展的关键时刻,还是希望能从华新科技账目上给厂医院划个两、三百万过去,起码解决这段时间职工生病住院的问题。

  这样一说,袁志涛似乎也挺有道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对于大型国企而言,以前职工子弟的教育跟医疗这一块都是企业保底,作为工人老大哥,只需要上班就能把一家老小照顾的妥妥帖帖。

  偏偏区里跟市里又怕改制骤然完成,职工心态不好,在加上疾病这种东西又不是可控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所以还是希望原厂医院能给厂里职工跟家属一个半年的过渡时期。

  以前给厂里职工家属看病,基本上不需要什么钱的,有厂里财政兜底。但是厂里情况很差,欠下医院的债务到现在还没还清也就罢了,但现在没有厂里财政支持了,在加上之前的窟窿跟过渡时期,直接导致了现在厂附属医院根本不愿意接受厂职工。

  但问题就出在当时韩文昌也是一心想要促成这笔交易,对于往年的账目还是咬咬牙背了下来。这一背下来又是近千万的窟窿。

  在韩文昌当时来看,这近千万完全可以等到未来厂里发展起来之后补上。反正债多了不愁,所以当时只是在合同约定中强调了,这笔钱只需要在两年后付清就行。

  主要还是电子六厂之前欠下的债太多了。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职工的大厂,经营不善让市财政背上了很大的包袱,尤其是厂办医院跟厂办学校,早已经入不敷出。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是实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