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超前的两年规划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我先谢谢谭司长了。华光厂那里如果想要进行石英坩埚的产线升级,我愿意将钡涂层的技术无偿提供给他们,回头我就将完整的技术升级资料整理好给您。有了电子六厂的经验,到是可以帮他们节省不少时间。”韩文昌立刻投桃报李的说道。

  这到是实情,当年进口日本的石英坩埚设备都是同一家厂商的,自然不存在什么设备兼容性的问题,当然因为设备维护保养的不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些出入,但这些前期培养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解决。

  对于韩文昌来说,让光华厂具备拉制高品质单晶硅的能力也是一种利好。未来电子六厂真的发展起来,就凭自己一条石英坩埚生产线拉制出的单晶硅别说外销了,自己估计都不够用,光华厂的两条产线未来用他的技术升级成功,怎么说也得念着他的好,未来不说低价收购,起码可以优先给电子六厂供货不是?

  如果没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谭言绝对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但谭言曾经有在明珠的工作经历,现在中央部委又是较为年轻的高级干部,从侧面想想办法,帮韩文昌一把,到也的确没太大难度。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不过你们这边得出人,帮助光华厂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谭言开口要求道。

  韩文昌自然而然的看向周书齐。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营销理念还不成熟,后世那些成功的经典营销案例,还来不及在这个时代显示出威力。

  所以只要韩文昌能把产品做出来,质量达标,还真不愁没有市场。这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根本无需再次证明。

  “好!既然话说开了,那就按你说的,给你两年时间!虽然我没办法插手电子六厂具体的改制工作,不过帮你从侧面想想办法还是可以的,不过两年后我希望能看到你交的这份成绩单。”谭言开口道。

  韩文昌是真的有信心做到这些,用后世雷布斯的话说,站在风口上,一只猪都能飞起来。现在他就在风口的正中央,推着他前行的还是一阵飓风。

  现在几乎所有人的眼前还罩着一层迷雾,改革开放虽然已经确定了基调,但是人民能不能富有起来?华夏人的购买力能释放到多大程度,还没有多少人敢下定论。

  “时间?”韩文昌垂头想了想,随后抬起头镇定的看着谭言道:“那得看我能否得到在电子六厂绝对的话语权了。”

  “如果你有呢?”谭言不置可否的问道。

  袁志涛跟周书齐对电子六厂的想法还停留在依托于单晶硅的拉制能力跟地理优势,未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的“909工程”让电子六厂有喘息之机,有了资金之后再重启技术中心,慢慢充实技术库确定未来的拳头产品。

  然而到韩文昌这里却已经把电子六厂近几年的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