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搞定论文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编辑审核极为严格,基本上过稿率不到百分之十,其专业程度跟影响力可见一斑。

  当然,韩文昌是有信心自己的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审核的,虽然不是理论的东西,但是技术含量就极高。

  更别提韩文昌前世曾经给这份期刊投过四次稿,通过了两次,通过率百分之五十,跟这家杂志百分之十的通过率相比,已经是相当高的成就了,所以他对于掌握这家期刊编辑的审美也很有自信。

  最后,韩文昌选择了美国的《科学》期刊。

  这是一份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纯学术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历史悠久,是1880年由当时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出资一万美元兴办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想到便做。韩文昌将整理好的论文保存好,放在了电脑里,随后也不顾已经深夜,还是给刘家成打了个传呼。

  很快,电话便回了过来,让韩文昌颇感意外的刘家成是用马站的电话回过来的。

  期刊同样很重要,这个时代的学术界一般用影响因子来衡量一个期刊的权威程度。

  韩文昌决定选择美国的科技期刊。

  原因很简单,计算机的发明人虽然有争议,但不管是美国人约翰·阿塔纳索夫,还是美籍匈牙利裔冯·诺依曼,都是美国人,而且肯定是在美国发明的。他要打交道的IBM总部在美国纽约,目前世界影响因子排前十位的科技类期刊美国独占了四位。

  这样一来节省的费用绝对是以千万为单位计算的,而且还是美元。

  当然,这篇论文要让人信任,能顺利发表,还是需要放出一些干货的。

  还不容易攻克了某个难点,研究人员们还来不及举杯欢庆,结果就又因发现为这个解决方案引发了一连串新的问题。随后不得不推倒重来。

  这也是那些真正有追求的国际性大公司每年都要在研发上砸入天文数字研发资金的原因。科研这一块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所谓的技术积累无非就是无数次试错累积下来的经验,当所有的路都走不通时,最后那条就是正确的路。

  “巨磁阻磁头技术的首要特征就是灵敏,比普通的MR磁头的灵敏度要高两倍,磁头的结构由四层导电材料跟磁性薄膜构成,一个传感层、一个非导电中介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前3个层控制着磁头的电阻……”

  从巨磁阻磁头的优点跟结构开篇,韩文昌直接提前剧透了许多未来巨磁阻技术研发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等到一顿其乐融融的晚饭之后,送走了罗峰,韩文昌便开始忙碌起来。

  韩文昌所做的就是一个引路人。他直接把前进道路上那些会让人误入歧途的小路全部无视,直接走上康庄大道。

  只是这个干货的度,韩文昌把握的很严,也费尽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