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0章 茶叶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末皇帝光绪,而是康应乾的独子康光绪。

  康光绪今年二十多岁,正在沈阳为官,相当于康家在朝堂的人质。

  康应乾失势后,朝廷对康光绪的监视也大大放松,只是,康光绪对自己的处境并不知晓,仍旧鱼肉乡里,直到失去靠山,才稍稍收敛一些。

  “罢了,不提他了,这个逆子,早晚又会连累老夫。”

  对康应乾来说,站在面前的侄儿,要比生死未卜的儿子更为靠谱。

  光绪是隔壁老王的骨肉,虽说这些年来康应乾一直将其视作己出,然而毕竟不是亲骨肉四,然而光绪儿子却一直给老爹惹麻烦,好在康应乾远离权力中心,不用再像从前那样提心吊胆了。

  “先睡吧,早些歇息,明日还要······”

  康应乾话没落音,院外传来喧闹之声,康敬修条件反射的跳了起来,趴着窗户,小心翼翼朝外张望。

  康应乾颤巍巍道:“又是来征粮的?”

  “不知道,侄子也说不准。”

  康敬修探头探脑朝外面张望,看了一会儿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这两年来,鸡泽县大小老爷们,借着赈济灾民、废除私产的由头,隔三差五跑来康家打秋风,又是借钱又是借粮,连古董字画也被他们砍伤,康应乾在大齐积攒的那点家底儿(约合三百万两),绝大部分在十多年前便被蓑衣卫查抄,充实国库,剩下的点汤汤水水,都让鸡泽县这些地头蛇们瓜分殆尽。

  “康监军可在府上?快请出来接旨!”

  康应乾颤颤巍巍的走出小院,香案已经摆好,香案朝向辽东方向,三柱熏香燃起袅袅烟雾。

  烛火掩映下,司礼监太监曹变混神色平静,面朝康氏叔侄。

  康敬修扶着叔叔跪倒在地,老康对着香案,颤颤巍巍的磕了四个头。

  曹变混缓缓展开圣旨。圣旨宽约两尺,长三尺有余,两朵祥云在烛火照耀下熠熠生辉。

  曹变混目光扫过两人,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古来圣帝治世,赖有贤臣。君臣协和,国事治也。咨尔康氏,志虑忠纯,坚贞不屈,虽遭冤陷,然奋勇国体。未惮怨谤,实忠良臣也。今特旨复康应乾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蓟辽总督,辖地内一切军政大权皆由其节度,遇不决之事不必请奏,可行便宜之权·····钦此!”

  康应乾恍若梦中,等曹公公宣读完毕,跪在地上久久没有站起。

  曹变混匆匆卷起圣旨,递给旁边跪着的康敬修,亲自上前扶起康应乾,和声细语道:

  “康阁老,眼下辽东民变,湖广叛起,太上皇在沈阳,天天都在念叨您,您,要东山再起了!”

  太初四年九月底,太上皇帝征召康应乾回沈阳,官复原职。

  康应乾随宣旨太监离开鸡泽县当日,知县胡振吉、商会掌柜彭天星出城送行。

  两位主官亲送康氏至城北五里。彭天星送钱送礼,胡振吉给老康买了个姿色上佳的瘦马随行服侍——当然,名义上是随行护士——康应乾已是花甲之年,久未服用金刚散,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鸡泽县民生困苦,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

  两位硕鼠,自知大限将至,难逃一死,于在康应乾启程出关当晚,大宴酒醉,于家中悬梁自尽。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