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_大魏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吏员正在政事堂的廊檐下来回奔走着,有人还是在忙于公务,也有的是在监督厨下,准备将堂食给赶紧端上来。

  按照规定的标准,左相和右相每年堂食钱三千贯,除掉法定的休沐日之后平均每餐的标准是不到十贯钱。

  这个乍听起来好象不多,但一餐饭食钱,如果普通的百姓人家省一点,大约也就够吃一年了。

  宰相饭食的标准,就是按低于天子,高于皇后,也高于亲王。

  其实每餐十贯的标准,就算宰相每天在政事堂摆上八珍的席面也是吃不完,这算是一种隐形福利,吃不完的伙食款,当然是由吏员按季结算,一文不少的送到宰相府邸。

  加上固定的俸禄,还有从柴薪到草束和过百个元随的开销都是朝廷负责,几任宰相做下来,家资几十万贯是很正常的事,每个宰相退职后按惯例封侯,还会赐给官庄,加上官俸福利积累,家中良田美宅,富贵是与国同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也是大魏立国之后的宗旨,要在百官群臣之中挑选最优秀的替徐家掌握庶政之权,皇帝毕竟不可能事必躬亲,样样事都由天子去做,累也累死了。此时又没有哪一个天子能神奇的发明内阁或什么军机制度,依靠宰相才是正路,对宰相的待遇优厚也就并不奇怪。

  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每餐的补助也有五六贯钱,待遇也相当优厚了。

  至于政事堂会餐,则是从唐时传下来的制度,有利于宰执们加强交流,纵不能真的一团和气,最少在表面上可以沟通军政事务,加强了解,免得朝争流于意气。

  这个传统,在唐末时被取消了,大魏立国之后,又是捡拾了起来。

  堂食,其实是大唐人的终极梦想,很多人为官一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能在政事堂上吃饭,堂食因为其尊贵超过常人想象,当时的人甚至为此编造了很多神怪故事,其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吏员们准备的时候,宰执们也收了公务,暂且等候着。

  每天中午用餐的时间,也是这些宰执们最为轻松的时刻。北方的天气极为寒冷,虽然已经快到三月,但早晨时寒气逼人,众人在放了火盆燃烧炭火的房间内办公,执笔不停,盘算不停,到午间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这时走出门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心神为之一振,精神也是会好很多。

  韩钟先说了一句,接着便是眯着眼对张广恩笑道:“堂下的燕子又开始垒巢了。”

  张广恩也是须眉皆白,这两年来,似乎对每个高官显贵们来说日子都不好过。经过京师变乱之后,张广恩发觉京师大局和整个大魏的国运并未有什么改善……此前张广恩就是韩钟的盟友,一直以为大魏国运不佳,国事处理不好是因为刘知远的掣肘,但刘知远死了一年了,到现在来说,国运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