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残败_大魏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多穿绸缎,很多男子涂脂抹粉类若妇人,士风不仅奢靡,而且偏于阴柔,简直是令张虎臣等武夫目瞪口呆。

  宗室和文武官员太多,大商人太多,加上年轻的士子太多,也是使秦淮河上十里繁花,各种花船过千艘,晚间的时候徐子先带着张虎臣等人去逛,各人都是流连忘返。

  可惜这些花船,对福建来的这些武夫,却是几乎都拒之门外。

  花船上的妓、女都指望那些文官,名士,还有成名的生员来帮衬,她们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期望能做个名妓。一旦成名,则不用每天接客,和那些名士诗酒唱和,就能捞的盆满钵满。

  秦淮河上,悲欢离合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只要上了这一条河,又能成名的,下场总是比那些纯粹以肉体赚钱的下等妓、女要好的多。

  张虎臣等人都憋了一肚皮的气,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那些诗妓看到俊秀生员,成名名士,怕是倒贴钱也要请上船,对这一群福建来的武夫,却是懒得招待,虽然不至于无聊到翻白眼来拒客,那种骨子里的冷淡还是相当明显的。

  到了晚间,各人气不过,只能去那些下等地方,心情郁郁,在所难免。

  好在江陵那里只耽搁了三天,徐子先都害怕耽搁下去,这边的风气会影响到普通的武卒。

  福州已经是够富裕繁荣的地方,风气还是比江陵要俭朴厚重许多,这座城里,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晚上挑粪种田的村汉,早晨都戴了头巾帽子,斯斯文文的去茶馆喝茶,看邸抄,议论时政。

  士子们动辄三五成群,聚集闹事,官府威望不够,政令不施,地方上乱象也是相当明显,只是与福州不同,福州是海盗频频,荆南是山民群盗,江陵这里,却是截然不同。

  右相徐夏商对这些士子清流,颇为不屑。

  宗室和清流虽不说是水火不相容,但明显是两路人。

  清流以为宗室多纨绔,不劳而获,他们自己的家族也一样开商行,放高利贷,一样从百姓头上吸血,自己却视而不见,转头就批宗室浪费民脂民膏,双重标准,说的却是嘴响。

  徐夏商的评价一针见血,全国各种,唯有江陵是读书人为盗!

  徐子先不象右相老人家那样气愤,不过对这种倾颓的士风,也并不以为然。

  读书人中明礼,懂事非,能教导地方民气的作用也是极大,如果士风不好,只会使地方的民气更坏,大魏不是秦的律令治国,也不是汉家黄老之道,而是儒家占据上风,儒学士子,如果自身持身不正,对地方的影响其实相当之坏。

  自江陵离开,徐子先的感觉还是浮风掠影,所得不深,但北上之行相当要紧,也只能再度扬帆启航,直赴京师。

  北上海程,过了江陵就截然不同了。

  海船逐渐减少,到登州和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