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3章 观察报告_满江红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华帝国是个十分奇特的国家。

  一个观察家刚刚抵达,就会感到矛盾重重。古老的中国依然存在——中古的建筑,别致的农村服装,干净的大城市,井然的秩序,好脾气,整洁,明媚的风光,安逸的民众。然而另外还有一层新的、迥乎不同的东西:帝国的统治。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帝国的统治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个古代的东方国家,可是帝国的统治固然在改变这个国家,可它所带来的改变,使得这个根究竟扎得多么深,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的确,在过去的几年间,这个国家发生着一系列的剧变。然而在这些外表后面隐藏着什么呢?是一股强大的发动战争的潜力呢?还是大抵上仅仅是表面上的改变?

  在美国驻华大使馆,马歇尔这位刚刚抵达中[***]官,一边沉思着一边书写着这份递交国内的报告,这或许是一个在中国呆了一个月,一直在试图真正了解中国的美[***]官对中国的初步印象。

  “众所周知,自一九0五年以来,在发动一场革命式的民族大起义之后,中国一度曾不计代价的发展其军备力量,正是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他们可以在对曰冲突中击败曰本人,随后其出人意料的地开始停止扩充军备,尤其是海上军备,而现在其甚至用可以弥补多年损失的决心,进行大规模的重整武装。

  相比于过去,其将军力伪装于表面上的和平不同,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重新武装的行动更为加紧,并且完全公开化了,在经过长期的军备限制之后,重新欲建立完全武装的中国,推进武装力量建设是速度是极为惊只的。但,现在问题是:这个差距在什么程度上已被希特勒赶上了?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战斗力量是个大规模的工业进程。它需要物资、人力和时间,不管中国的政客们做出什么样夸夸其谈的宣告。

  根据本人所搜集的事实,可以得出两个有趣的初步结论:

  1.至少在未来数年中华帝国还没有把差距缩短到足以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

  2.相比于海军,其陆军建设,在过去多年间一直都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加强。

  底下五页包括十年来中国工厂生产、工业扩展以及机器和物资生产的数字——和马歇尔初来中国时所读到的许多情报方面的报告大不一样。他的资料主要来自他自己的阅读及探索。他将这十年来美、英、中三国的全国生产总额以及陆、海、空军力量作了比较。这些数字——按他排列出的——表明除了陆军以及空中力量外,其他各个方面在作战上都处于劣势,而他们也并未十分加紧推动工业生产以迎头赶上。

  然后就来到报告中最紧要的一段。打这一段时,马歇尔停了好多次。打完之后,他又担心地把这段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