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章 名人的祖先_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章名人的祖先

  人老成精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漫长的人生,大量经验和阅历让一些老人能洞若观火。

  朱元璋乃是一代人杰,到了现在这把年纪,看待一些事情更是如窥水中之月那般透彻。

  不管曹英的消息是如何被吕家得知的,他们派人去调查,这就是一个信号:

  吕家很不希望看到曹英再次回归!

  但他们也很谨慎,并没有做出一些出格之事,还算是有几分脑子。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吕家去试探曹英这件事就已经让他难以容忍!

  在这个世界上,朱元璋绝对不允许有人再次伤害他的大孙子!

  莫说是吕家,就算是朝堂上所有文武大臣加起来,在朱元璋心中都不及曹英的一根毛重要!

  之前朱元璋曾经犹豫过,大明的储君之位到底该选择朱允炆还是曹英。

  而当此时朱元璋真正在心中抉择一番,衡量一番之后,才终于明白曹英的重要性!

  他根本就不用想那么多,曹英才是最适合做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人选!谁也比不上!

  朱允炆或许在其他一众皇孙里面算是拔尖的,但跟曹英比起来,就如同萤火与皓月一样。

  可以说,吕家的这次试探,反倒让朱元璋看清了一些事,坚定了选择曹英的决心。

  大明的第二个皇帝,必须是曹英!

  太子朱标离世,终究是让朱元璋受到了影响,今日一事使他真正清醒过来。

  一下子,他仿佛在这垂暮之年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培养曹英做他的接班人!

  至于吕家……朱元璋只希望他们可千万别做傻事!

  “派人去知会蒋瓛一声,正坎村里面再加些人去守着。”朱元璋对身旁的太监总管吩咐道。

  后者应了一声,悄然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同样不会轻举妄动,他是一个十分老练且富有耐心的猎人。

  数年前的空印案和胡惟庸案,还有原本存在于史书上,此时还未发生的蓝玉案,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就是朱元璋的霸道!

  在吕家没有真正的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之前,朱元璋会耐心的等待。

  这份等待或许是徒劳的,然而那并不一定是坏事。

  但如果吕家真因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而做出一些容易让人误会的举动,朱元璋便正好可以借着这个由头,给自己的大孙子清条路出来。

  这事儿,朱元璋手熟得很。

  ……

  正坎村内发生的事情,只有寥寥数人知晓。

  而应天城的百姓们此时茶余饭后谈论的,则是皇帝的寿辰一天天临近了。

  诸地的藩王们,和各个王、侯、伯,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赶到了应天,准备为朱元璋庆贺寿诞。

  秦王朱樉、晋王朱榈、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湘王朱柏……

  还有至今为止幸存下来的异姓公侯们,宋国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