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土豆 玉米,可成主粮!_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土豆玉米,可成主粮!

  听到曹玮这肯定的答复,朱元璋提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没找错便好!

  没找错……

  那也就是说,眼前这些奇形怪状的土疙瘩,以及这些红红绿绿的,都是能亩产千斤的高产粮食?

  顿时!

  在朱元璋眼中,地上这一片沾满着泥土的脏乱作物,变得比金银还要贵重得多!

  毕竟,黄金白银再如何好,也不能填饱肚子。

  民以食为天,所有人只要活着,就得进食,就得填饱肚子。

  只有有了足够的粮食,大明的百姓才不会再忍受饿肚子的苦楚,大明的士兵们,才能真正吃饱肚子,去跟敌人厮杀战斗!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粮食危机。

  中原一直以地大物博富庶来自称,这么说倒也不算是虚言。

  虽然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彻底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甚至到了后世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靠天吃饭依然是吃不饱肚子。

  直到新中国成立,生产力猛增,国力强大之后,国人才逐渐不用为填饱肚子而担心。

  但比起中国周边的各国,他们的日子泽过的更加拮据。

  最通俗易懂的,就是历朝历代在中原以北都有不同的草原部族盘踞,

  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党项、乌苏、柔然……

  这些游牧民族世代生活在大漠或草原之上,不能稳定生产,更是饥一顿饱一顿,所以他们才在生存的高压之下,一次次的想要侵入中原。

  中原的士兵在上战场时可能吃了个三分饱或者半饱,这些游牧民族的情况只会更惨。

  人不吃饭就没力气,饿着肚子的士兵,怎么都不可能打的过吃了五分饱的士兵。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中原强盛王朝出现,游牧民族便不能与之相抗衡。

  此时的大明,正是中原又一个正在冉冉升起,一步步壮大的强盛王朝。

  大明的生产力比起前朝历代,也都有着显著提高。

  但生产力都是由人生产的,生产力提高,就意味着人口增多,人口多了,就要吃更多的粮食。

  大明依旧存在着令人不能忽视的粮食危机。

  每到寒冬来临,富庶的南方情况还好一些,而比较偏北方得各地都会涌出许多流民,成百上千,甚至上万!

  或者时年碰到地方上有天灾,摧毁庄稼,毁坏房屋,也会生出数不清的流民。

  朝廷会拨出一定的粮食去赈灾,但杯水车薪。

  流民太多了!

  朝廷在赈灾的同时,也要考虑军队供养和以备危机时刻之需,不能将国库中的粮食一股脑全部拿出来赈灾。

  主要的问题……还是粮食不够吃!

  曹玮用十二年时间为大明培育出了高产麦子,只这一件事,曹玮就足配享太庙,名留青史!

  朱元璋之所以屡屡破格提拔曹玮,让他在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