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_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

  倭国银矿初见成效,今日的朝会是君臣尽欢。

  在朱元璋十分开心的一声散朝之后,扶着朱雄英离开了。

  百官也随着纷纷走出大殿,行走之间,三三两两的交谈着。

  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今日说话的声音比往日高了许多,看见曹玮更是会热烈的迎上来寒暄几句。

  毕竟,当初就是曹玮跟朱元璋请愿,为他们这些官员提薪增加俸禄。

  如今朱元璋真的把百官的俸禄做出调整,对于既得利益的百官来说,曹玮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曹玮随便几句将众人打发了,随后一转头径直来到御书房门口。

  待门口的小太监进去通报之后,曹玮进入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鼻梁上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着一本奏折,一手持朱笔在上面圈点,正跟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说着什么,后者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点头。

  “陛下,”曹玮拱手喊了一声。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他。

  “有事便直说吧。”

  曹玮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秉性朱元璋太了解了。

  “微臣此时过来,是想跟陛下说一声,倭国运回来的白银,陛下须得谨慎使用,不可不做应对手段便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

  “嗯?”

  朱元璋有些疑惑,曹玮今日说的话他怎么有些听不懂。

  之前是曹玮跟他说倭国有银矿,开海也是曹玮最先提出来的。

  如今大明顺利开了海,倭国银矿的开采也逐渐进入正轨,有了不错的收益。

  为何曹玮又如此说?

  倭国运回来的白银不能花?那还挖白银做什么?

  “你小子,把话说明白,咱怎么听不懂?”

  “这白银从倭国运回来,咱还不能花了?那白银放着不花,跟石头有什么区别?”

  “还有,你说的应对手段又是什么?”

  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朱元璋也并未生气。

  曹玮的才能远超常人想象,这是朱元璋早已看清的事实。

  此时曹玮会这么说,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莫急,且听臣慢慢说。”

  “倭国的银矿有着大量的白银,而这些白银都会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被开采出来,运回大明。”

  “起初,像今日这般,一二十万两白银被带回大明,陛下要花也就花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难以对大明造成什么重要影响。”

  “但是当从倭国运送回来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的时候,陛下若不采取措施制衡,便会导致通货膨胀,大明却会因此而受其害。”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就算他是功比天高的洪武皇帝,也依旧是旧时代之人,根本理解不了通货膨胀。

  不说朱元璋,中国历朝历代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多多少少都一定存在着财政吃紧。

  手里的钱根本就不够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