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三章 目标:串烤馒头!铀矿来咯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体验来说,甲方案、也就是垂直装甲的试制四式坦克可以说相当不错,内部空间足够小幅度伸展手脚。

  稍后周某人又尝试了一下倾斜装甲的乙方案,空间确实减小了不少,他能明显感觉到局促一些。

  翻身从坦克下来以后,周长风甩了甩手,呼出一口白汽,“量产以后大概什么价,多少钱一辆?”

  军器局的一名官员沉吟了两秒,拱手答复道:“如果确定下订单,首批采购价暂定的是八万四,之后量大的话估摸着能下到七万七。”

  三八式甲型的采购价为6.56万圆,试制四式毕竟提升显著,贵上两成倒也合理。

  大明目前只有燕京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燕京迅捷汽车公司、杭州惠丰拖拉机制造厂这三家企业制造履带式装甲车辆,战时情况下估计可以达到年产三千多辆。

  如果多倾注一些资源来扩充产能,那么年产四千多辆也不难完成。

  但大明陆军对于坦克的需求不大,甚至占不满现在年产三千多辆的产能。

  需求决定供给,可以说如今太平洋战争的特点让大明坦克走上了一条比较偏执的发展道路。

  在能够摧毁敌军坦克、抵御中等威力火炮的两大前提下,尽可能的轻巧、尽可能的方便。

  万里迢迢跨越漫漫大洋把坦克运到岛屿上实属不易,自然是越精良越好,质量大于数量。

  所以大明制造商有闲心选择使用费时费力但品质优良的冷轧工艺来制造装甲钢板,同等厚度的情况下实际抗弹能力相比美国人钟爱的铸钢装甲要强大约一成。

  而且兵部军器局人员在验收时往往喜欢高高在上的吹毛求疵,稍许不合格就要求回厂返工。

  “甲案放弃吧,乙案肯定更有前途,倾斜装甲是大势所趋。”周长风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接着他又追问道:“这个车如果要量产的话,得等到什么时候?”

  一机公司的设计团队小声议论了一会,最后给出了至少还需要四个月。

  那台一零四型V10风冷汽油机存在若干毛病,震颤较大、容易过热,另外坦克本身也有诸多细节需要一点一点修改。

  若有所思的周长风盯着第二辆原型车的炮管,忽然开口说道:“对了,这门炮以后恐怕还是不顶用,你们请沈阳炮厂再搞新炮吧,少说要四十几倍径,穿甲指标还得上调。”

  他虽然不了解谢尔曼坦克的防护能力,但是回想一下老照片中德军坦克的炮管长度就可以从侧面大致佐证了。

  反正眼前这个看着有点短,肯定不够用!

  一名矮壮的中校随口提议道:“就按三寸来算呗,我觉着能打穿三寸钢板就相当强劲了。”

  “嗯……那便定为一千公尺一百公厘垂直靶,如何?”军器局的官员推了推眼镜,“在下估计增长到四十二或四十四倍径,再多塞点发射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