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6章 东撤_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后那边,我会去说和!”

  换句话说,这件事就敲定了,将封缇雅为皇妃。

  …………

  翌日,赵延洵端坐乾安宫偏殿,听着两位枢密使汇报情况。

  枢密院负责管理地方各都司,虽然地方都司战力弱些,但用来镇压地方叛乱却足够。

  所以对各地都司的建设,赵延洵一样非常关心,时不时就会提出一些想法,并让枢密院下派落实。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如今各地都司裁退了老弱,兵力缩减但战斗力却有极大提升。

  以至于各地都司,都有往西北抽调军队,参与对边关的防守。

  “各地都司严格训练是好事,但你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还是得派人多加督促,不能让下面人蒙骗了!”

  皇帝做得越久,猜疑之心就会越强,这一点赵延洵已无法改变。

  皇帝是孤家寡人,那真不是说说而已。

  只听陈安明答道:“臣等明白,本月初五,训练司就派出了人手,开始本年第三次巡查!”

  “如此甚好!”

  放下手中奏报,赵延洵起身接着说道:“明武司最后一期培训班,已经结束了对吧?”

  “回禀皇上,六月二十就结束了!”

  枢密院下的明武司,其前身便是讲武学堂,如今成了正式的“军校”。

  从正月到现在,明武司一共开办了三期,培训了近千名百户级军官。

  除了对这些人教授兵法,更主要的是改变他们的思想,让这些基层军官忠于皇帝。

  “下一期培训班八月开始,让各都司挑选千户一百五十人到京参训,具体名额分配你俩商量着来!”

  两位大臣当即答道:“臣等领旨!”

  也正是在此时,只见一小太监进了偏殿,手里拿着一份奏报。

  “禀皇上,锦衣卫密报!”

  吴宏随即接过密报,然后小心递到了赵延洵面前。

  打开来看,赵延洵神色顿时垮了下来,这让两位枢密使对密报内容很好奇。

  “锦衣卫上报说,匈奴的南线军团,往东撤走了一百多里,而且还有继续东撤的迹象!”一边说着的,赵延洵还将密报递给了两位大臣。

  也正是因为其连续后撤,才让锦衣卫感到反常,于是上报了这个情况。

  看完密报,两位枢密使表情也凝重起来。

  只听关和泰说道:“匈奴人东撤,已将我大晋天山郡暴露出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大晋在西北有天险,唯一的缺口就是天山郡,这也是曾经匈奴人入侵主要通道。

  如今天山郡丧尸密布,且有匈奴人在更西北顶着,那么大晋根本无需担心西蛮入侵。

  可如今匈奴人东撤,对天山郡的屏障效应就消失了。

  一但西蛮进驻,他们用骑兵引调的法子,或许花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天山郡的丧尸引走。

  到那时候,天山郡就再无屏障了。

  锦衣卫对西蛮专门有过调查,情报显示这些人对付丧尸确实有一套,所以此刻赵延洵很忧心。

  “前几日锦衣卫上报说,匈奴和西蛮交战得胜,胜了如今却撤走了,你们说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什么用心?”

  两位大臣面面相觑,随后陈安明开口道:“皇上,匈奴人不怀好意,他是想把咱们拖下水!”

  这时关和泰也说道:“皇上,臣也觉得如此,他们不愿我朝捡便宜,心思已昭然若揭了!”

  “若真是迫不得已撤退,也该是压力最大的中线撤!”

  对匈奴人,两位枢密使自然信不过,此刻达成了一致意见。

  赵延洵遂问道:“此事我朝如何应对?”

  陈安明当即答道:“首先要让禁军严加防备,其次应对匈奴断粮以示惩戒,最后再让锦衣卫探明详细情况!”

  不得不说,陈安明虽一般年纪了,但脑子思路却很清晰。

  这其实是因为,这老头一直在家推演,今日这种情况他曾有过预设,所以能够从容应答。

  “就这么办!”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