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举世伐唐_将夜之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大统。

  唐人震惊,李渔再一看,他的王叔李沛言早已不见踪迹。

  西陵长驱直入,逼近都城。

  君陌带领书院弟子同镇西军许崇山一起抵御西陵,在都城外击败西陵。

  随即收拢镇南军王景略余部争夺青峡,但是此时西陵已经全据青峡,防守严密,准备充足,战事陷入焦灼。

  西陵从风洞出兵,开辟第二战场。

  唐国东部静海军被迫御敌节节败退,唐国此时已经兵力见肘。

  最近的大军只有唐国禁军,但是禁军离开也会使得都城空虚。

  如何取舍,众人意见不一。

  可军情如火,不救静海军,唐国必然会损失大片国土,甚至被人两面夹击。

  这可是有灭国的风险。

  静海军付宗亭每日一报,每日一催,军情如火。

  于是由禁军统领华山月前往支援静海军,走到半路被西陵埋伏,全军覆没。

  朝堂惊慌无措,众位大臣一致怀疑,静海军叛变,李渔也无法决断。

  此时都城空虚,极有可能被西陵夹击。

  这个时候能救急的只有镇北大军了,它离都城最近,其次才是西军。

  于是镇北大军被召回,司徒依兰带着大军急忙往回赶。

  同时西军也被诏令,做好回援的准备。

  都城居民被动员起来,参加保卫都城的训练。

  此时的三皇子也就是唐国的新皇帝还不忘作妖。

  朝堂上要公然向西陵投降,还和众位大臣争辩,争辩不过,还捅死几个。

  李渔只得将三皇子囚禁。

  坏事一波接着一波。

  唐国局势崩坏的如此之快,真是令各国的下巴都掉在地上。

  也让他们看到了唐国的虚弱。

  如果他们不理会,唐国会不会变成西陵属地,那时候再争再抢,难度也大了。

  趁热才能打铁,机会只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

  于是荒国军队开始南下,西军被调往北方抵御荒国。

  大月国的军队也开始向唐国开拔,西军又被要求同时防备大月国。

  西军只能一分为二了,但是李无殊并没有这么做。

  这会将仅有的力量分散。

  镇北军回到都城还没有来得及休整,西陵大军已经逼近都城。

  是进城防守还是主动进攻?

  大臣们有要求大军进城的,这样最安全,也有要求进攻的,击败西陵很重要。

  余帘来了,带着师弟师妹们进入镇北军军营。

  他要求进攻,书院会全力支持。

  于是大战爆发,李慢慢也及时出现,西陵被击溃。

  随后唐军身披鲜血进城,万众欢呼。

  有此胜利,唐国可保。

  李渔开始召集边军,召集西北边军组建雄威军,召集东北边军组建武威军,召集退伍军人组建烈威军,重整边军防御体系。

  本来这些举措都是重整唐国军威的良好措施,但是唐军将领青黄不接,更是缺少老将坐镇,于是青壮派的将领大量运用。

  他们经验缺少,更是难服老兵,还被各方势力参了沙子。

  于是这些军队迟迟不能建立,还出现过军变,防御体系也无法完善。

  有人提议换将,将带头闹事的,意见不合的全部调离,换上新人。

  大臣们支持,武将们也意见不一,李渔决定换将。

  但是新任将领在路上跑了一半,就被召回。

  为什么?

  用李渔的话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他们先闹一会,总会好的。”

  李渔难得英明一次,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

  一批新任将领并没有回返,反而加速前进,快速夺权。

  三大新军全乱了。

  唐国边防被大量摧毁,都城得到消息,束手无策。

  关键是三军发回的信息,许多都没有办法辨别真伪。

  你说他叛变了,他说你叛变了。

  到底谁叛变了,谁也说不清。

  此时荒国和大月国也趁机开始对唐国动手,边军兵力分散,无法形成有效防御。

  唐国边军一败再败,算是彻底完结了。

  请收藏:https://m.bi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